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宁颂 > 第二十五章 昭武九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都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极其富有的昭武九姓本来就容易被别的部族盯上。

加上他们部族人数也不多,因此他们的战力也就很弱,在别的部族看来这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肥羊。

因此在一百多年前昭武九姓被柔然、处月、土谷三大部族联合攻陷。

当时他们对昭武九姓之人大肆屠杀劫掠,当时昭武城被三大部族整整搜刮了半个多月。

据说当时三大部族祭出了极为残忍的“车轮斩”。

这“车轮斩”和屠城基本上齐名,乃是草原部族在攻城之后采取的征服手段。

“车轮斩”顾名思义,只要高过车轮的都要斩掉头颅。

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草原部族规定无论是屠城还是车轮斩都要将女人和匠人排除在外。

因此屠城与车轮斩的相比要更加残忍一些,屠城是连孩子都要杀掉,而车轮斩就是杀掉除了女人、匠人和孩子之外所有的人。

之后大量的昭武九姓的女子沦为了草原部族男人们的玩物,而孩子和匠人们便沦为了他的奴隶。

之后昭武九姓就基本消失在了西北边塞地区。

但是由于昭武九姓乃是善于经商的部族,当时除了一部分逃出来的族人之外还有不少在外做生意的族人因此躲过一劫。

不过从此以后昭武九姓剩下之人便人人立誓要消灭柔然、处月、土谷三部族。

但是奈何他们人数太少对方又太过强大,于是他们就这样慢慢的消失在了史书之中。

也正是由于昭武九姓的消失,导致草原部族与大虞皇朝以及西方诸国的贸易彻底中断。

而这也间接导致了草原部族每年都要对大虞皇朝进行劫掠。

“就算他是昭武九姓之人,师兄又能如何?”

李毅不明白安肃是昭武九姓之人与敬子正坑他有什么必然联系。

“既然你我知道他是昭武九姓之人,那他手下的那些盗匪定然也是知道的。”

“然后呢?”李毅依旧没想明白。

“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大虞皇朝之人本就不信任外族之人,你觉得那些盗匪会真的彻底信任一个外族之人吗?”

“我想应该不会,今日安肃与我战斗那群盗匪也都只是站在一旁观战,即使他战败一众盗匪也没有人主动出头帮他。”

李毅回忆着说道。

“这就对了,如果我猜的没错,这安肃与手下的盗匪们应该也就是相互利用,安肃借住他们众多的人数,而盗匪们借住安肃的武艺。”

李毅越想越觉得敬子正说的对。

“如此说来,你塞银票给敬子正是要用二桃杀三士的计策来分化他们?”

李毅感觉自己明白了敬子正的做法。

“就那点银票怕不能让两方的矛盾彻底激化,毕竟给的桃太少别人是不会上当的。”

敬子正却摇了摇头。

“难道师兄还有其他后手不成?”

“不错,就在你和那安肃对峙的时候,我偷偷地写了一封信。”

敬子正此时露出了一副贱兮兮地表情。

“什么样的信?”

李毅现在明白了,怕是这封信才是反间计的关键所在。

“也没什么,就是一封举荐信。”

“是否举荐这安肃进入边塞军队?”

李毅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按照昭武九姓与草原三大部族的仇怨,只要是有机会进入大虞皇朝边塞军,这安肃定然不会放弃这次复仇的机会。

“没错,的确是一封举荐他进入边塞军队的举荐信。”

面对李毅的一点就透敬子正很是满意。

“只不过这封信并不是给安肃看的而已。”

就在李毅以为自己彻底洞悉了敬子正的计谋时,敬子正的这句话又一次彻底地否定了李毅的想法。

“如此说来,你用的还真是反间计?那书信上怕不是写了什么条件吧?”

“没错,我在上面只写了:我可荐你入边军,需你诚意投名状。并且我还附上了家兄写给我的书信为证。”

李毅现在是彻底相信了泰极子对于敬子正的评价了,这家伙的确是:智近于妖。

李毅实在无法相信敬子正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根据安肃是昭武九姓这个猜测制定下这一系列的计划,并且还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实施。

“师兄,师傅说人太过聪明容易短寿,你还是收敛一点吧!”

李毅忍不住调侃道。

“你放心,师傅给我算过命,说我能活到七十多岁,并且位极人臣享尽富贵呢!”

敬子正毫不在意李毅的调侃。

“师傅还说你与科举无缘呢,你怎么还屡败屡战啊?”

敬子正一脸黑线,其实他对于自己师傅所谓的卜算也不太相信。

毕竟师母说没有必要骗他们这些弟子。

只不过随着自己连续三届科举不中,他也在心中开始产生了怀疑。

“你这家伙难道没听师傅说过:看穿别说穿,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吗!”

敬子正没好气地抱怨道。

“哈哈!师兄恕罪师弟出言无状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