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安庆绪不好答应。
“燕王,我等皆是陛下亲兵。岂有亲兵不追随主帅之理。”崔乾佑一直不曾下马,按剑居高临下眼神逼视史思明。
史思明心里很厌恶崔乾佑,但面上没有表现出来。
有些话主子不便说,有人代劳。骆悦出面道:“将军的话有道理。但是陛下与燕王结为兄弟,自然要诚信待人。从没听说有人带五百精兵入营,我等反而要怀疑将军的用心。”
“汝欺人太甚,以为我等无力再战!”崔乾佑拔剑出鞘,麾下精骑个个举起马槊。
骆悦也宝刀出鞘,营帐内外士兵个个长矛对准了崔乾佑的兵马。
史思明静静的看着,他等着安庆绪出面圆场。
安庆绪看事已至此,把心一横,喝道:“尔等在营外等候,我自随燕王入营歃血为盟,少时便回。”
崔乾佑这才收起刀剑,并道:“我愿追随陛下入营!”
安庆绪心有些安慰,点头称好。
史思明牵着安庆绪的手,进入营内。
两人对着朗朗晴空,歃血为盟,约为兄弟。
仪式结束后,安庆绪放下戒心,对着史思明稽首拜道:“我智术短浅,以至于丧失两都,身陷重围。若非大王念及先帝之情,远来相救,我等命休矣。如此大恩,容他日相报。”
当时,安庆绪和史思明都站在台上,距离其他大将有段距离。只有数名主持仪式的士兵,在土台的附近距离他们最近。
“陛下失去两都,这只是小事而已。”史思明突然翻脸不认人,“但你身为臣子,却犯上作乱,弑杀太上皇,如此罪孽天地不容。我今为太上皇报仇,还能留尔性命吗!”
话音未落,台下士兵一拥而上将安庆绪五花大绑捆起来。
崔乾佑、孙孝哲、高尚、张通儒、李庭望等人猝不及防,都被绑缚在史思明的面前。
史思明冷笑着命人将安庆绪等人全部杀死,张通儒和李庭望则侥幸活命,被授以官职。史思明这才入城拉拢安庆绪旧部,随后留史朝义镇守邺郡,自引兵回范阳。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是指安禄山和史思明。那么到此为止,安禄山及其子嗣和部下,随着安庆绪的身亡,彻底的淡出历史的舞台。
接下来,进入了史思明的时代。
安禄山的叛乱时期,从公元755年十一月,到公元759年的三月,前后经历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
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唐廷犯了很多的错误,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入了叛乱不止的泥沼中。
往后会吸取教训吗?答案是,没有!
此时,杨错已在金城郡休息了很长时间。
过年后,杨错便闲庭信步,在金城郡的街道走路。
“杀人了……”
“蛮子打死军爷了……”
“什么?”杨错两眼立时睁圆,眉头紧蹙起来,大步朝聚众之处迈去。
“谁人敢擅杀我军士?”
如霹雳雷霆般的暴喝,一下子就将奔逃的人群喝得楞住了,一个个呆在原地,直直地看着疾步如飞的杨错。
震惊之后,大部分百姓竟同时出了一口气,似乎将心放了下来,随即居然又回潮般地聚了回去。
“大叔,你们要做什么?蛮子像凶神一样,连军爷都敢杀,回去太危险。”一名年轻人惊骇且不解地向一位正欲回身围观的老者说道。
“不用怕,那是杨节度。”老者知道那年轻人是近几月才移居至金城郡,对有些人和事并不很清楚,遂出声解释说道。
“哪个杨节度?”年轻人仍自不解地问道。
“陇右节度使、当朝驸马杨错将军!”老者语带恭敬地低声说道,“有节度在,那蛮子伤不了人,快回去看看。”
说罢,老者急匆匆地向折返了回去。
片刻之间,杨错已进到了适才百姓围观的地方。
入眼处,只见领军什长和四名士兵正与一名体型魁梧异乎常人的大汉缠斗,另有五个士兵已经躺在了地上,动也不动。
“啊!”随着一声惨呼,又一名士卒被击飞,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人事不醒。
快速地瞥了几眼,杨错已知除那名什长之外,其余几名士兵必然是新入伍不久,战斗技巧和战阵配合相当不熟练。
若非什长身手矫健,拖住那大汉的大部分攻击,恐怕这一什士兵早已全军覆没。
更让人惊异的是,那名大汉居然只是徒手。
眼见最后四人也难以支撑,杨错来不及思考,疾步上前,猛地一拳砸向那大汉。
大汉正战得兴起,欲一鼓作气将最后四个对手全部打翻,突然感觉有一股强悍至极的劲风袭向自己,心悸之下不得不放弃对四个士兵的追打,急纵身后跃几步。
“派人唤大夫前来,看他们还有没有救?”救了人后,杨错没有立即追击大汉,反而驻身沉声向那名什长喝令说道。
“啊……”那名什长看清解救自己之人后,惊喜交加之下,竟微楞了一下,随即应道,“是,大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