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廉颇传奇 > 第108章 中秋晚会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卷:封侯拜将 第108章:中秋晚会6

廉颇出色地完成了大王赵雍和父亲廉彪交代的使命并退了场,然后晚会迎来了尾声,也是万众期待的:赵王收义子的场面。

只见在一群仪仗队的前呼后拥、左右开道下,10—12岁年龄组的冠军赵胜和6—9岁年龄组的冠军赵奢骑着高头大马、戴着盘龙红花向着**台这边缓缓驶来。

众人掌声雷动、呐喊声此起彼伏,离承天台还有三十步的位置,两人同时下马步行,每走三步便要跪拜九次,一连叩首了九九八十一下方才来到台阶之处。

承天台修的高耸入云,因为它是赵国历代领导人祭天祈福的地方。

它和宫外的御高台并称为赵国两处最神圣不可侵犯之地,关于“承天台”、“御高台”之间,还有一个趣闻轶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忠臣在朝会上直言进谏惹恼了当时执政的赵国领袖,领袖当即下令直接将那名臣工拖到菜市口那斩了……侍卫随即就执行了领袖的命令。

不过恼羞成怒的领袖很快便恢复了理智,他很想赦免了那位臣工,不过午时三刻马上就要到了,就算骑最快的马赶去给监斩官送去领袖的圣旨,怕是也会过了时辰。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点子:将圣旨绑在弓箭上,找一个有拔山举鼎臂力的弓箭手射出,由于宫内的“承天台”和菜市口旁边的“御高台”都是赵国最高的建筑物,所以只要弓箭手站在承天台上射出此箭,在空中肯定再无遮挡物阻拦,如此这般必然能让携带圣旨的箭矢抵达御高台并救下那名忠臣的性命……不过根据祖制:“承天台”历来只有最高领袖才能只身进入,“承天台”的卫生也由最高领袖每日打扫,“承天台”的祭祀用品依然由最高领袖筹备并一一搬运上去,如此才能显示出最高领袖对上天的礼敬之情。不过这次由于情况特殊,为救忠臣,所以赵国群臣和领袖紧急商议过后决定让弓箭力士执箭进入“承天台”,这是除赵国历代最高领袖之外第一次让外人进入“承天台”,后来那只绑着圣旨的箭矢也顺利救下了那位忠臣……所以经过数百年的口口相传,“承天台”和“御高台”也在民间被称为:忠义二台。自从有了弓箭力士破格进入“承天台”的先例之后,赵国的祖制也经过群臣的建议、皇族的讨论以及领袖的拍板而进行了修改,修改过后的规定是:宫中的“承天台”只有最高领袖以及经过最高领袖特批的人才能进入;城内的“御高台”则是凡宣读赵王旨意的太监、凡达到上卿职位的官员、凡社会上被推举出来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亦或者一次性至少捐款五千金做慈善的富贾……都可入台。

说完了承天台的趣事,我们再来看看承天台的构造,它是整个赵国最高的建筑物之一,虽然置于皇宫之内,但已然有了“一枝来秀”、“独领风骚”的意蕴,承天台底部为圆形,四周都有阶梯而登其高,直径九丈五,暗含四方臣服、九五最尊之用;高六丈六,六在《周易》里乃为不尽之数,暗指江山永恒之意。承天台北阶梯有九九八十一个台阶,是最高领袖专用;东阶梯有八八六十四个台阶,是储君、皇后以及重要王族成员所走;西阶梯有七七四十九个台阶,是丞相、司寇、上卿等重要臣工的通道,南阶梯其实是一道笔直的三十四度斜坡,任何经过最高领袖同意的人都能以此坡登高入台!

童子军的两名优胜者赵胜与赵奢这次走的是西面台阶,两人同时进发每上七个台阶便要驻足停下,每次向承天台上的赵雍鞠躬7次方可继续往上行走,停停走走了七个来回,两人终于登上了承天台的最高处并分别跪俯在赵雍的左右两边。

礼毕,赵雍亲自扶起二人,然后用小刀划破自己的手指,将两滴血分别滴进两个装满特制酒水的金樽里。

赵雍分别将两只酒樽交由赵胜与赵奢,赵胜和赵雍接过酒樽之后再次跪了下来,然后赵雍举举起右手、五指并拢后对天祷告道:“皇天在上,赵雍今日特收赵胜、赵奢两位童子军为义子,以后必对他俩视如己出、悉心栽培!”

赵雍说完这番话也跪了下来……这时轮到赵胜和赵奢行义子之礼了,只见他俩皆左手拿着酒樽,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高举后对着天空说道:“皇天在上、厚土在下,今赵胜(赵奢)对您起誓,永远效忠赵国、效忠社稷、效忠君父!如违此誓,必遭天谴,万箭穿心,暴毙而亡!”

两位童子军说完誓言之后就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最后赵雍、赵胜、赵奢三人同时在承天台对着上天磕了九个响头——赵雍收义子的仪式就已礼成!

赵雍挽着两位义子的手,从南面的坡道出发走下了承天台。

这一路上,众人的掌声和鲜花也是络绎不绝、绵绵不断……

按照中秋晚会的惯例:两位童子军冠军肯定要进行才艺表演的,但是考虑到楼照和廉颇的才艺表演几乎不可能被超越,而且晚会的时间也由于楼照、廉颇的精彩表演而超时太多,所以大会组委会经过商讨之后决定砍掉:赵胜的笛子独奏和赵奢的书法表演。这个想法也得到了赵雍的批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