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廉颇传奇 > 第150章 八国运动会1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上卷:封侯拜将 第150章:八国运动会19

“车”、“马”、“炮”、“象”、“仕”、“将”这六大和马匹有关的项目全部比完之后,赛事主办方公布了一次目前为止的总积分排名:第一名赵国代表团,积分为九十九分;第二名秦国代表团,积分为九十六分;第三名楚国代表团,积分为七十四分;第四名齐国代表团,积分为六十三分;第五名魏国代表团,积分为五十六分;第六名燕国代表团,积分为三十九分;第七名韩国代表团,积分为二十二分;第八名中山国代表团,积分为十九分;

这一天,运动员们照常早早地来到了赛场。

下面要进行的便是“兵卒”项目的比拼了。

“兵卒”项目,顾名思义就是:与马匹沾不上边的比赛项目。

兵卒第一项,便是:一百五十步折返跑。(类似于现代奥运会100米、200米这样的短跑,但这个项目即整合了100米、200的特点,并且加上了“折返”这个更加考验运动员机动灵巧性的元素,使得它成为当时战国时期最受步兵欢迎的竞技类比赛之一。)

设置此项目的原因:古代行军打仗需要安营扎寨,一般的军营构造都是有其固有的标准。中军大帐是主帅、将军等高层商讨军事部署的重要场所;辕门高台则是将帅们培育和检阅军队,训话并鼓舞士气的地方。

很多时候,将帅们都在帐中忙于战略战术,但是领导做出的命令需要及时有效地传达给底下的士兵,这时候军营里面的“传令官”职务就应运而生了。

传令官就是在将帅无法分身兼顾或者不能公开露面的时候,将领导的命令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最底层的每一名士兵。

传令官需要兼具跑腿快、嗓门大、办事麻利、执行力强等特点。

传令官最常见的任务就是从中军大帐出来,然后跑到辕门高台处传达将帅的指令,辕门与中帐的标准距离为150步,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在的0.5米左右,所以150步就相当于75米!150步折返跑就是跑了150步后转身再回到起点,相当于跑了两次75米!

这个体育项目的原型就是:传令官从中军大帐出发,到辕门处宣读完将帅的指令后,再立刻返回中军大帐复命——这么一整套流程。

规则要点:运动员各执一束竹简,分不同的赛道,在裁判的发令鼓响起之后便开始出发,将竹简放置在距离起点150步的案台之上,然后再立即跑回起点——谁第一个完成,谁就是本场比赛的冠军。

分值计算:第一名可得12分;第二名可得10.5分;第三名可得9分;第四名可得7.5分;第五名可得6分;第六名可得4.5分;第七名可得3分;第八名则得1.5分。

由于几天前的“车”赛出现了秦、赵两国的战车几乎同时撞线从而相互抵赖的局面,所以在姬延(周天子)的授意下,赵雍(赵王)特意将“赵国奇人”发明的“投影仪”(学术全名叫:可视调控投影仪)拿到了比赛现场,这样就能让现场众人都十分直观地看到8名选手的冲线瞬间,谁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就更加一目了然!

四台投影仪分别安插在了赛道的正上方、正左方、正右方和正前方位置,选手以胸部撞线为判定基准。

每台投影仪所在的方位各有三名裁判同时监测,当出现:两位或多位选手几乎同时撞线,但时间差距很小的情况,几名裁判则要在各自视角范围内给出相应的名次排位,再由大会组委会综合这些视角排位的名次,进行最终的合理判定……

总之一句话:哪怕两位选手跑出的成绩误差在十分之一秒以内,都能判别出谁是伯?谁是仲?

赵国代表团在这一轮派出了素有神行太保之称的中郎将舒雀进行比赛,舒雀人如其名:身轻如燕,快如闪电,他是有史以来赵国跑得最快的人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田径运动上的佼佼者。

秦国代表团在这一轮派出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叫做:百翰逊。此人虽然名气不够响亮,但是名字却霸气侧漏,言外之意就是:百步之内的所有悍将都要逊色于他!

此时微风吹过,天气格外地清凉,不过百瀚逊和其他选手相比:周身还是多了一团朦朦胧胧的白气。这就给人一种他异常燥热难耐的感觉。

楚国代表团派出了当时名噪一时的熊易斯,这是一位成名已久的老将,也是上一届折返跑和助跑跳的双料冠军得主,同时还是这次比赛的夺冠大热门。熊易斯还有一重隐藏的身份,据说他是楚怀王熊槐在一次醉酒过程中临幸于一名宫女从而降临人世的,楚国王室对此三缄其口,所以熊易斯的身世真假自然也难以取证。

齐国代表团在这一轮派出了一位冉冉升起的短跑小将,名叫:魏尔斯。魏尔斯的祖籍是在魏国,但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举家搬迁到了齐国,他的跑步天赋亦是在齐国被觉察并开发出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