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狼烟晚明 > 第39章 绝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超过十万级(当然,客观地说,水分也不少)!

凭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灭霸般的战力,真要“哗变”,谁能“剿灭”得了?戚家军的战绩甚至把朝廷首级功的赏格拉到历史最低点!我们常说首级功,那明朝的首级功到底啥价格呢?

答案是:不等。

最贵的是东虏(满族同胞女真人),最高时五十两一颗脑袋。明初天下未定,蒙古族同胞还没死心远遁漠北时脑袋也一样值钱:二十两一枚,外加晋升一级职务。如果你不要当官只要钱,也行,五十两,一口价。据顾诚先生考证,明朝的大部分时间,人头的大盘价平均在三至五两左右。比较不值钱的是内地乱党的人头,跟东虏北虏们比起来,不值一提:二十个脑袋才算一级!不过,这可不是最便宜的——这只能算“白菜价”,远不是青草价。青草价是倭寇的脑袋——别看一开盘就一路攀升,高得不要不要的,几十两……然后戚继光入场了!老戚根本就没听过什么跌停板、脚踝斩这等说法,出手就是一路狂砸,到最后,生生把价格砸到不见底的天坑里:三百多级算一颗(当然,真倭远没有那么多,绝大多数是“从倭”的,以后会详说)!

这种虎狼般的部队,要一下子打断他们的脊梁骨,只有一种解释。他们被拔了爪牙——没有武装。

谁见过赤手空拳“兵变”的?

那叫“讨薪”,对吧?

其次, 看判决。首犯诛,从者流。请问,如果是兵变大罪,诛杀首犯后,其余人等应该充军,为什么要发回原籍?

唯一的答案只能是:有人怕他们再次成军!

这一点是我作出如此判断最主要的依据。

谁怕?

您说呢?

再看此事的处理过程,答案呼之欲出!

给事中戴士衡、御史汪以时曾为此大声疾呼,为戚家军将士鸣冤叫屈,要求彻底调查。但“巡关御史马文卿庇保,言南兵大逆有十,尚书石星附会之”(马文卿给戚家军列了十大罪状,尚书石星跟着落井下石)。

处理结果是:王保升官(原来是“署都督同知”,以“定变功”“进秩为真”了)+荫一子。参与此事的督抚等“亦进官受赐”!

已是孤儿的戚家军,哪有有血战就被派到哪里,然后军功被“友军”领走、粮饷被上级克扣、等利用价值被压榨殆尽便弃之如敝履,最后落个“叛徒”的名声!

戚家军的消失远不是无声无息,他们曾经发出悲愤欲绝撕心裂肺的惨呼。但他们被堵住了嘴、世人被掩住了耳,于是,岁月静好,一切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不久以后,整个王朝一夕间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一叹。

活该!

虽然,此后所谓的戚家军,尽管已被打断了脊梁骨,但热血犹在、余威犹在。

浑河。

绝响。

领兵的是戚继光的侄儿戚金。戚继光老年得子,参考其境遇,没来得及也无心、且无力培养,于是戚家军的余脉由侄儿承袭下来。

在白杆兵兄弟的决死掩护下,三千戚家军男儿背水列阵。

令蒙古铁骑闻风丧胆的车阵!

努尔哈赤亲领八旗主力轮番攻击。

难越雷池一步!

阵前尸横遍野!

援军在望!总兵官朱万良、姜弼率领的三万援军近在咫尺。

努尔哈赤孤注一掷,派出皇太极阻援。朱、姜二位的三万鱼腩被两三千敌军追得抱头鼠窜,自相践踏而死三千余人……

弹尽,援绝,火药用磬。

在盾车掩护下,八旗突入车阵。

总兵官陈策阵亡了。

戚金与童仲揆相顾一笑:“吾二人得死所矣”、“大丈夫报国当在今日”!

我们讲过,严格来说,这支浙兵只能算戚家军的余脉。

但,他们依然死战不退!

因为,旁支也是戚家军!他们还有:

鸳鸯阵!

混战中,八旗的百战精锐一个又一个被挑落马下!

放眼望去,戚家军那面将旗虽早已残破不堪,但依旧在阵中骄傲地飘扬!军阵虽早已千疮百孔,但依旧坚不可摧、固若金汤!

冲过去一批就死一批、再冲一批又死一批!来吧!

嗜血的八旗劲旅怕了。打心底怕了!

突入阵内的只能左遮右挡勉力自保,直到惨呼着毙命!看到阵中冒出一颗接一颗被长枪高高挑起的“曾经勇武无双”的同伴首级,后面“嗜血的”“满洲勇士们”精神崩溃了,开始游移不定,驻足不前……

曾经有人形容过他们的彪悍:满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

呵!

岂止满万!几万八旗铁骑团团围住几千明军步卒,轮番冲击,血战经日——奈何不得!

最后,努尔哈赤终于看明白了一个事实:再硬打下去,只能是自己在浑河把全部家当赔掉!

于是下令:收兵。改轮番冲阵为长围。

不可一世的八旗兵只能将这支把自己啃崩了牙齿的孤军团团围住,万箭齐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