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 > 第116章 宜阳汾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569年八月二十三日,在独孤永业的运作下,北周孔城(洛阳伊川县)发生内乱,主将被杀,叛将领袖害怕被追责,举城投降了洛阳的独孤永业,独孤永业第一时间禀报了邺城。高纬很高兴呀,也就答应了孔城的投降。

自从东西魏五次大战以来,河南大地就形成两股势均力敌的力量,宜阳以西归西魏、北周,宜阳及其以东为东魏、北齐。形势上来说,西边对东边居高临下,有明显的战略优势。

1.宜阳鏖战

孔城的投降,这就让北齐高层看到了夺回战略要地、甚至收复河南全境的希望,因此,斛律光、段韶、独孤永业等人枕戈待发,积极准备主动进取。

对此,北周高层震恐,特别是宇文邕。前两次宇文护领衔的东征失败也就算了,反正也没有损失土地,这一次是北齐准备抢走自己手中的地盘,那还了得?

但两国前不久才互通使节,而且宇文邕还特地为高湛之死罢朝,这突然关系就急转直下,怎么办?宇文邕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自从老妈死后,宇文护安静了许多,他不置可否,他对宇文邕的控制也松弛了下来。

宇文宪率先进言:“周齐才恢复邦交不久,如今发生孔城事件,我们又不能坐视不管。最好的办法是先礼后兵,我们可以先试图用外交办法解决问题,如果齐国不同意,只好动用武力。这样一来,齐国就丧失了舆论支持。”

此言一出,得到了众人的附和。

“同时,我们应该和陈国恢复邦交,以解除后顾之忧。”御正大夫杜杲补充说。

“两国因为华皎的事情,闹得不愉快,陈国会答应我们的请求么?”宇文护说话了,他对上次被南陈打败的事情,依然是耿耿于怀。

崔猷、王颁、庾信等人也表示疑问。

“请放心,事在人为,我杜杲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周陈结盟。”杜杲豪情万丈。

“好!”宇文邕下令,让庾信撰写国书,试图以此手段来夺回孔城;让宇文宪等人做军事动员;让杜杲出使南陈。

庾信倚马千言,很快完成了一篇《移齐河阳执事文》:“自疆埸卧鼓,边鄙收烽,义让之行,未能期月,孔城诲盗,即值苞藏。是以板载之师,须时而动,自安封域,非求拒防。虽复风尘暂接,旗鼓无侵,五将即回,双崤已静。始奉朝旨,获被移书。令受叛城,使回军实。想彼边司,已奉处分。既有此还,辄须领纳。未知何日可遣戍兵?指附行人,迟能速报,盟且不渝,邻境相善,顾瞻原野,幸甚实多。故移。”

大意如下:我们两国偃旗息鼓有段时间了,孔城的盗贼包藏祸心,挑拨我们两国的关系;我相信贵国也是本着和平的精神解决国际争端,应该会很快交还孔城,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怎么样,我们还是和好吧?

读完了信件,独孤永业冷笑道:“我好不容易用计赚取到的孔城,怎么可能凭你庾信一篇文章就让出去?这不是笑话么!”独孤永业拒绝了北周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要求。

那就只有动手了。九月初五,宇文邕派宇文宪带领李穆、梁士彦等将领,共五万大军去进攻宜阳。秦灭六国,最关键的就是秦武王打通了宜阳通道,宜阳是进取洛阳的关键跳板,正如韦孝宽镇守的玉壁是进取平阳、晋阳的跳板一样。

梁士彦虽然是新面孔,但也是老革命了,性情果敢刚烈,好读兵书,一直在地方上担任郡守,五十几的人了一直没有露脸的机会。宇文宪听说他后,就引荐他为将军,随军出征。可以说,宇文宪是梁士彦的伯乐。

宇文宪这一次的亮相可谓准备充分,他身边已经有了高颎、贺若弼等成熟的智囊团,他自己也经过几年的磨练对战术战略有了全新的认识。高颎,出自渤海高氏,十七岁就跟了宇文宪,聪慧有度量,担任记室,掌管文书工作;贺若弼,老爹贺若敦死后,他就低调行事,跟着宇文宪做记室。

宇文宪一到前线,就吩咐梁士彦去切断了洛阳到宜阳的补给线;同时,他亲率将士,在宜阳城周围修筑了几座卫星城,让五万士兵分兵据守,以此包围宜阳,一方面可以互相救援,另一方面可以缩短补给线。李穆老将军对宇文宪的这一操作佩服不已,他知道,宇文宪再不是洛阳之战时候血气方刚的毛头小子了。

宇文宪依然沉得住气,他再次让庾信写文章去争取,一方面是表达礼数,最重要的是麻痹对方。

庾信写道:“自拭玉继书,通关去传,实谓上方销剑,山阳息马。故兹御客,或慢重扃;属彼司疆,阴行善盗。君一臣二,上穆下乖。国家以边鄙心摇,须固备守。大司马齐国公,天子介弟,中军元帅,驾驭孙吴,驱驰貔虎,举因农隙,义异城郎,师巡我境,曾非反郓,缩载甫毕,前旌已回。彼国兵马不防,殿后余尘,遂之相接。建旌叠上,未及五申;安邺城傍,先惊七伏,常时锋刀,或膏原野。所获彼将夏州刺史梁老首领,今以相还。尸乡不远,无令久客。马驴甲兵,具条相勒,封人宜依领纳。宿无斗志,不获交绥,致此埃尘,谁阶其咎。故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