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后三国演义:隋唐的诞生 > 第119章 淮南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1.大军出征

太建五年,573年三月十三,建康,南陈首都。

“说说吧,你们对伐齐有什么看法?”陈顼扫视着满朝文武。陈顼自从抢了哥哥陈蒨的皇位以来,心绪不定,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还引得刘师知、韩子高、华皎等人反对自己,他才知道这个皇帝不好当。经过几年的经营,陈顼认为,是时候重启历代南朝帝王的北伐大业了,只有北伐消灭蛮夷,才能证明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才能证明陈国是华夏正统。

“陛下,国家饱经战乱,理应休养生息,多年前梁武帝两次(529年陈庆之,547年萧渊明)趁魏国内乱出兵北伐,也没有取得成功;现在齐国并没有衰败的迹象,而我朝自侯景作乱以来就被夺走了淮南土地,北伐恐怕无功而返呀。”

陈顼想要北伐,这事在南陈已不是秘密,听到有人竟然当众给皇帝泼冷水,大家都循声望去,看看这个人是否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一看才知道,满朝文武,也就这个人有资格提出反对意见了,他就是周弘正。

周弘正已经七十七岁,他可以说是活着的古董,他是目前后三国之中最年长的人,在学术造诣上虽然比不上徐陵,但他如果排第二,徐陵也不敢排第一。周弘正亲眼见证了南梁的兴衰,先后熬死了萧衍、萧绎、陈霸先、陈蒨四位帝王,目睹了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又被北齐北周取代,他当初力劝萧衍不要接纳侯景,劝阻萧衍不要北伐。

“是呀,周老说的对······”群臣们开始议论起来,都不赞同北伐。

陈顼一直也很尊敬周弘正,当初也正是他把自己迎接回南陈的,对周弘正的话,陈顼只是冲他点头微笑,默默观察众人,希望找到一个力挺自己的人出现。陈顼并没有失望,这个人很快就出现了。

“周老所言并不准确,”镇前将军吴明彻战了出来,给皇帝行了个礼,接着说,“陛下,齐国的段韶病死了,斛律光又被高纬杀死,高孝瓘又被闲置不用,通过这一点不难看出,齐国皇帝昏庸无能,重用祖珽、陆令萱等小人,国内民怨沸腾;而我大陈则不一样,外结周国,内定华皎,百姓安定,国富兵强,北伐正是顺天应人,机不可失呀。此次北伐,虽然不能一口气灭掉齐国,但拿下淮南故地还是不错的,这样一来也能给我大陈增加安全屏障。”

章昭达平定欧阳纥后,回建康没多久就病逝了,算下来,吴明彻就是南陈地位最高、战功最大的将领了。“对,对!”淳于量、萧摩诃等将领表示赞同。

陈顼向吴明彻投去了一个肯定的眼光,面露喜色。

侯景革命之后,北齐高洋浑水摸鱼,将南梁的淮南之地席卷一空,把领土推进到长江边上;西魏宇文泰又征服汉中、巴蜀以及江陵等地。这样一来,南陈的国土相比南宋、南齐、南梁三国,面积是最小的。可以说,自陈霸先开国以来,南陈在地缘优势方面是后三国中最差的。一想到侯景,陈顼暗自骂道:“侯景呀侯景,你是仅凭一人之力就改变了南强北弱的局面呀,该死的侯景。”

如果能攻占淮南之地,那就拓宽了南陈的战略纵深,首都建康的安全形势就大大改善,这也是陈霸先、陈蒨生前梦寐以求的事情,更是陈顼一心想要做成的事情。自己的情况和孙权何其相似?都是依靠着父兄在江南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可以打败曹操、刘备开疆拓土,为何我陈顼就不能北伐,以成就不世功业?

这时候,朝堂上主战与主和两派开始争论起来,心事重重的陈顼被争论的声音拉回到现实中,咳嗽了一声吼,他看着大家说:“朕的主意已定,北伐大业势在必行,你们商讨一下,推举一名元帅。”

正当吴明彻以为这个元帅非自己莫属时,大家却一致推荐了淳于量。淳于量时年六十二岁,比吴明彻小七岁,虽然归顺南陈比较晚,但他却亲自参与平定侯景、任约、宋子仙、华皎的战斗,资历和战功丝毫不逊色于吴明彻,而且他现在的职位比吴明彻高;关键是,淳于量为人低调谦恭,长得又帅气,人缘一直比较好,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众人都联名推荐自己,淳于量感觉不妙,很不好意思地看着吴明彻,惭愧地说:“大家太抬举我了,带军打仗独当一方,我自愧不如吴通昭(吴明彻,字通昭)。”吴明彻向来比较自信骄傲,和淳于量平时也没有什么过节,于是笑着说:“思明呀,你总是那么谦虚。”

“陛下,臣以为,吴将军比较合适,”尚书左仆射徐陵走了出来,先后给吴明彻、淳于量二人都作揖,对陈顼说,“吴将军家就在淮南一带,熟悉那里的风俗;将略和才能,当今也没有超过他的。”老将军裴忌说:“我同意徐仆射的看法。”裴忌现年五十二,年富力强,二十几年前曾率兵打败王僧智,智取吴郡,受到陈霸先重用;华皎造反的时候,裴忌又被陈顼任命为留守建康的负责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