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科幻 > 冰冻世界前哨战 > 第九十七章 水浒的传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以说,洪信在当时是讲科学的,不讲迷信,这一点令人敬佩的。

而小苏学士暗指就是苏轼和苏辙这兄弟俩,他们没有管理坏人,任由坏人进入皇帝的身边,高俅就是一个例子,高俅就是因为小苏学士的推荐,高俅因而认识了后来的宋徽宗,在宋徽宗成为皇帝之后,高俅就飞黄腾达了,最后连同蔡京、童贯、杨戬等人为祸国家。

说到高俅这个历史人物,实际上,并不是像《水浒传》那么的糟糕,如果他正如《水浒传》所言,他一定会被历史学家写入《佞臣传》这一类,但是宋史等史书没有对他进行过太多的描述,足以证明他不是一个很坏的人,但是《水浒传》正好拿这个人来借题发挥,这符合文学的创作规律。

而欧阳修,有一件事,他做得很糟糕,就是修撰《新唐书》。《新唐书》在史学上评价不高,因为它很多内容是不实的、伪造的,对于唐代很多事件,它的评点不够客观,例如唐代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是伪造的。又例如

黄巢的事,《新唐书》对其性质定得更为严重,不够客观。

为什么呢?欧阳修等人在修撰《新唐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来,宋仁宗时,北宋发生过很多次农民的叛乱,因此欧阳修在修撰《新唐书》的时候,他特意把伪造了唐代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和把唐代黄巢的事的性质定得更为严重,这样虽然使到《新唐书》在史学上出现一些不实的内容,但是却是与鱼玄机一事一样在提醒后人唐宋都有【三冗三费(即冗僧、冗兵、冗官,道场斋醮、多建寺观、靡费公用。)】的问题。(详细可回看本卷第八十章古案奇谈与实录)

谢石,在其《中华古代人物轶事》书中还特别提到,那么怎么才能成功呢?也就说王安石变法怎么样才能成功呢?

历史学家基本上都是在总结这个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但是绝少提及怎么才能成功呢?因为【怎么才能成功】这个问题,除了是个政治问题,还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历史学家只是专注于政治历史,只能解决政治历史的问题,解决不了经济的问题。

其实,北宋当时最缺的人才,是既熟悉政治,又熟悉经济的专家。司马光和王安石,都不是这方面的人才,他们是政治家,不是经济学家。

谢石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切实际。北宋这些皇帝,改革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宋英宗,英宗处事比较实在,很好地平衡当中的利益,但是可惜他寿命不长,在位4年后逝世,到了他儿子神宗,神宗做事过激,加上王安石在改革的时候用人不当,为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所以王安石变法客观上其实是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那王安石变法怎么才能成功?谢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这么三个重点:1,要符合实际,不能过急过快,以某些地区作为试点,才开始推广;2,设置监督机制,和设立用人标准,要有问责机制;3,建立社会保障机制。

实际上王安石变法,部分是太过超前,但是王安石在变法过程中缺失了这三个重点,所以它的变法必然会失败。

那王安石的人品有问题吗?没有,王安石本人的人品没有问题,他的对手司马光也没有问题,但是王安石用人很有问题,司马光在编《资政通鉴》时就特别强调用人的问题。

谢石引用了,当代我国某大学某一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中一条提及【君子与小人】的作文题目,就是这样的: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破;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已为众所推,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下,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己从人,以佐国家之急。(天下国家的大事,败在小人手上的十件其实只有一件,而败在君子手上的十件有九件,小人很容易满足,愿望不大,很容易就被说动;而君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受到很多人推举,但是他们性格很执着,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国家有难的时候,不愿意牺牲自己利益和观点,以帮助国家渡过难关)。据说这段典故来自于《史记》。

王安石在变法和用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王安石很执着,人称【拗(niu第四声)相公】,他不听善言,用的基本上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这一点司马光就有提过。而这些小人,借变法之名谋取自己的利益,加速了北宋的腐化,到了后来徽宗,徽宗所用之人基本是这些变法中获益取得胜利的小人这一边的人,例如蔡京等。这导致后来,金人南下,发生了靖康之难,北宋灭亡。

但是当时北宋的部队并不弱,有一支驻在西北的,战斗力很强,这支队伍能打硬仗,战绩彪炳,它的一个指挥就是北宋名将【种(chong 第二声)师道】,《水浒传》里提到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就是指他及其弟种师中。这支队伍在回防北宋汴梁的时候,被这些小人所误,种师中被金人击败身亡,享年六十七岁,而种师道本人不久也得病身亡,享年七十六岁,这支队伍也随之被金人击败。

种师道死后,其灵柩被送回安葬的时候,路上遇到强盗,强盗知道是他的灵柩,都下拜致祭,还送予金钱,并一路放行。

谢石每每提到这一件事,心中都久久不能平静。

那谢石为什么认为要建立社会保障呢?因为当时的北宋与现在大多数国家一样,养不起那么多人,是因为这样,现代社会才有了社会保障机制,一个人从工作第一年开始,每一个月从工资拿出一部分出来,作为一个基金,到这个人退休,这个基金所得的就是这个人的退休金。

谢石的意思是变法要对安顿旧的人,也要顾及新人。

好了,言归正传。

虽然洛莎妲也明白谢石忧国忧民之心,但是她实在是没心情想太多谢石这本《中华古代人物轶事》的事,现在她所想起的是《水浒传》108个魔君的封印被解开的问题。

洛莎妲心想:眼前的谢石带来的这两个人,应该是《水浒传》里面封印108个魔君的道人的后人。这108个魔君其中的七十二地煞,与所罗门王七十二魔神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