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谭一听就怒了,让我不要对付袁尚?
意思是等着袁尚来对付我?
那不就相当于洗干净脖子等死吗?
于是二话不说便将王启叱退,同时让人去请袁尚。
被叱退的王启自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他想要给袁尚报信,阻止兄弟相残的事情发生,但又苦于难以将消息传递出去。
思来想去,打听到袁尚的谋士逢纪因为先前的一系列事情被袁谭下狱,不禁心生一计。
自从袁尚听从诸葛亮之言亲自今后来救袁谭以后,逢纪这个原本要被袁谭砍了脑袋的人顿时就被人给遗忘了。
接下来又是连番紧张而激烈的大战,逢纪的事情更是彻底被袁谭抛之于脑后。
奇怪的是,袁尚也仿佛忘记了这件事情,对此只字不提。
于是王启便趁着这个机会找到逢纪,把袁谭要害袁尚的事情告诉了他,然后就把他放了,让他去通知袁尚。
如今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毕竟劝是没有办法去劝的,他说了袁谭也不会听,只能从这个方向着手了。
逢纪被放出以后,二话不说就逃到了袁尚那里,将此事告知。
“青州别驾将某放出,告知郭图献计欲害主公,主公若往,必遭奸计。”
原本接来袁谭相邀的袁尚就心存疑虑,如今得到了逢纪的“内部消息”,更是破口大骂。
逢纪见状便趁热打铁:“窃以为主公不如乘势攻之。”
虽然王启将他放出来的初衷是想袁尚不要被袁谭所害,从而造成手足相残的惨剧。
但他却没有想到,因为袁谭先前几度要杀逢纪的行为,让他从内心深处恨透了袁谭。
所以他在得到消息以后,立刻就怂恿袁尚抓住这个机会反客为主。
原本审配是不太建议袁尚主动向兄长出手的。
因为兄弟二人在这种时候交手,损失的始终都是袁氏家族的内部力量。
然而当听到逢纪说袁谭一而再,再而三的想要杀害逢纪,如今更是打算假借酒宴的名义想以刀斧手对付袁尚跟自己的时候,审配也就怒了。
既然你都打算这样对我了,那我这边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眼见父亲生前倚重的两大谋士都同意了这个决策,袁尚便不再迟疑,披挂上马,亲自引兵五万出城。
城外的袁谭看到袁尚亲自引军前,虽然不知道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但也知道自己要害袁尚的事发了。
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披挂上马,准备亲自跟袁尚交锋。
袁尚看到袁谭,当即破口大骂。
你身为兄长居然要害亲弟弟,简直是道德品质败坏、底线伦理丧失、性质极其恶劣!
袁谭自然不可能任由袁尚指着鼻子羞辱,回骂道:“汝药死父亲,篡夺爵位,今又来杀兄耶!”
从两人的骂战来看,占理的是袁尚。
袁谭想要借吃酒来谋害亲弟弟的事情是实打实发生了的。
但袁谭所谓的“药死父亲”“篡夺爵位”的事情却是袁谭的主观想法,他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至于“今又来杀兄”倒是真的,但那也可以说是正当防卫。
只不过两军阵前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然不需要过分纠结,关键就是双方都想在开战之前占据大义名分。
结果只能说是半斤八两。
在骂战结束以后,双方便亲自交锋。
因为双方都颇有默契的瞒过了张绣留在河北的人马,所以像甘宁、太史慈、张合这样的一流武将都没有出场。
原本纪灵身为袁术麾下的头号猛将是可以露个面的。
可惜的是袁术如今也已经疏远了纪灵,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告诉他。
所以当袁谭和袁尚交锋的时候,表现最出众的反而成为了袁尚麾下的大将柴山。
在一流武将都没有出场的情况下,他这个二流武将便显得格外厉害。
再加上袁谭本身就不是袁尚的对手,青州兵的战斗力也不及冀州军,审配加上逢纪的组合比起郭图加上辛评的组合也要稍强那么一点点。
最终两军交战的结果就是袁谭大败。
随后袁尚一马当行,冒着箭矢滚石冲突掩杀。
冀州军见主帅如此勇猛,个个奋勇争先,直到袁谭一种引败军逃到平原,袁尚这才暂时收兵。
事情闹到了这一步,自然是再难以瞒过其他人。
诸葛亮是万万没想到,这两兄弟就这么急不可耐,竟然连一天时间都等不及就交手了。
此外两兄弟在对战之时驰骋疆场,皆是有着超水平的发挥。
怎么当初对付曹操的时候没看到你们这么勇?
耗子扛枪窝里横是吧?
几乎是在同一时刻,诸葛亮找到袁尚,张合找到袁谭,都是劝两兄弟莫要再做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然而此刻的两兄弟都已经打出了真火。
就是他爹袁绍复生,也别想劝两人停手,更别说诸葛亮和张合这两个外人了。
结果就是,袁谭无视了张合的劝告,跟郭图商议再度进兵之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