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这句话一说出口,众人不免吃了一惊。
沮授更是深深看了自己这位老朋友一眼。
后者感觉到这道视线,待看到是沮授望着自己的时候,朝他微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明日还请甘、张、太史三位将军与我等一同在百姓之后出城。
若此计被曹操识破,便将三位将军率我等与曹军死战。
若事不可为,我等自当返回,三位将军与孔明、公与趁机离去吧!”
诸葛亮没想到审配居然会主动提出让自己离开,原本想好的一番说辞顿时失去了用途。
但他还是忍不住劝道,“既知此城必失,为何还要强守?不如与我等一同出城,日后再做打算……”
“孔明莫要再劝了!”
诸葛亮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审配打断,他坚定地说道,“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如今吾主在北,吾怎可弃城而去?”
审配是如此坚定,以至于诸葛亮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过对于他提出的这个主意还是认同的。
明天跟在城中百姓之后出城,的确是一个离开的好机会。
把自己之前的安排稍作调整,能够顺利离开邺城的概率高达九成。
眼见审配铁了心要留在这里,诸葛亮也就不再多说,朝他拱了拱手便带着众人一同离开去安排了。
等到诸葛亮等人离开,审配转向身旁:“元图,你明日也和他们一并离开吧。”
一直没什么存在感的逢纪听到审配这话,不禁微微一惊,“正南何出此言。”
审配叹了口气,“元图莫要瞒我,自上次那事之后,你心便已不在此处了。”
所谓的“上次那事”,指的就是逢纪还在袁谭军中时写信给袁尚,希望他能够亲自领兵来救这件事情。
结果当时袁尚的不听劝告,想要借此机会让曹操灭了袁谭,哪怕看到逢纪言辞恳切地亲笔信,依旧坚持不来。
搞的袁谭勃然大怒,立刻就决定投降曹操。
为了泄愤,甚至还想当场砍了逢纪这个人质。
幸好被张合给拦下了。
逢纪在张合的帮助虽然侥幸逃过一劫,可没想到几经波折,袁谭最终还是投降了曹操。
自那以后,逢纪心中难免就有了想法。
我全力支持你继承家产,结果你反手就把我给卖了?
这样的主公有什么值得效忠的?
更可气的是等逢纪回到冀州以后,袁尚也没有任何表示,就仿佛这件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似的。
天性凉薄,比之其父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袁尚在的时候,逢纪还做个样子,偶尔出出主意,管理管理日常工作。
等到袁尚离开邺城以后,他干脆进入了摆烂模式。
学着荀谌天天摸鱼度日。
这一切审配自然都看在眼里。
他也知道上次的事情的确是袁尚对不起逢纪,可他也没有办法。
主公与臣子之间,又有什么对错可论呢?
想想当初如果抓阉被派到袁谭那里的人是自己的话……
算了,审配连忙打消这个念头。
这种事情就不能细想。
所以出于对老友的愧疚和同情,只要逢纪没想投降曹操,审配对于他的行为也就听之任之了。
但现在不行了。
正如他之前对诸葛亮等人说的那样,粮道被截、袁尚回归,还是走小道回归,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这邺城十有八九是守不住了。
邺城一失,整个冀州估计也就快了。
由于青州的袁谭早降了曹操,那么冀州一丢,幽州袁熙、并州高干很快就会被曹操各个击破。
这就是连锁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
眼见袁绍历时十年,先后消灭于毒、臧洪、孔融、公孙瓒等诸侯统一的河北就要再一次四分五裂,审配不禁心如刀割。
可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事到如今,审配也有些后悔了。
原本以为袁尚能够继承袁尚的遗志,所以才会跟逢纪大力支持他。
不曾想其人志大才疏,没能解决袁谭就算了,反而是逼得他降了曹操。
眼见逢纪在听到自己这句话后默然不语,审配叹了口气,再度开口道:
“素闻张右军爱惜人才,吾观昔日军中同僚,元皓、公与、儁乂等人,在投奔其后皆受重用。
以君之才,若能为其所用,则必和公与等人一般,元图,汝明白便和孔明等人离去,投了他罢!”
“那你呢?”
逢纪忍不住反问,“当真要为袁氏效死?可是……”
“吾先前不是已经同孔明说了,吾生为袁氏臣,死为袁氏鬼。”
审配笑着打断了逢纪的话,“元图莫要再劝,今晚便去准备,明日与他们一同离开吧!”
他说完这句话,也不等逢纪答应,摆了摆手便自行离开,只留下逢纪一人留在原地发呆。
半晌过后,逢纪也摇了摇头,便径直去寻找荀谌了。
他也能看出来,相比自己,荀谌明显更得诸葛亮信任。
所以这次自己想要跟着诸葛亮等人离开,恐怕还要他帮忙才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