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追出去就抵消了如今的地利优势,取胜的概率不大。
说白了,如果己方全是荆州兵,那有赵云、甘宁、太史慈等当世名将率领,又有诸葛亮、沮授、陈宫这样的谋士运筹帷幄,未尝不能一战。
可惜的是他们还得考虑邺城守军……
所以还是算了吧。
李弈眨了眨眼,看了看这些已经筋疲力尽的邺城守军,想到刚才他们有些无耻的将这些友军当成了肉盾,也觉得有些惭愧。
此时诸葛亮亦是点了点头,“转告子龙,不必追击,让他收拢士卒,关闭城门,准备议事。”
“喏!”
李弈答应下来,随即便一溜烟地离开了。
“逝者如期夫,不舍昼夜。”
诸葛亮看着昔日那个小卒都已经成长到了这个地步,不由感慨道,“当初吾投效主公之际年未弱冠,如今竟是也要到而立之年了。”
“孔明你莫要再感慨了!”
李弈一走,陈宫就不再顾忌,直接对着他吐槽:“你已经是我军当中年龄最小的了,还想怎样?”
诸葛亮想了想,似乎还真是这样。
他不由笑出声来,“走吧,去城中议事,接下来才是关键。”
等到曹军悉数撤出邺城以后,四面城门便再度紧闭,新来的荆州兵走上城头,替下了又累又饿的邺城守军。
赵云等人此行带的军粮并不多,但是他们在来的路上重新打通了被邺城被截断的粮道,又运送了一批军粮进城。
虽然数量依旧有限,但在大胜之后还带来了粮食,无疑对士气有着不小的提升。
先前已经说过许多次,士气是一个玄之又玄的东西。
有的时候靠着他能够实现逆风翻盘,有的时候却是卵用没有。
对于如今的邺城守军来说,帮助他们逆风翻盘是不可能了——否则郭嘉也不可能建议曹操撤兵——但是再一次延长被破城的时间还是没有问题的。
如今有荆州来的兄弟们替他们守城,邺城守军安安心心的把城防交接了过去,根本不怕荆州兵趁机夺城。
或者说想夺就夺吧。
因为他们实在太累了!
这烂怂邺城有啥好的,谁爱要谁要去吧!
对此审配也是无可奈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然审配本能的觉得将城防交给荆州来的援军有些不妥,也已经没有办法了。
他手底下已经没人了。
不过他还是相信诸葛亮的节操,不会做出趁机夺城的事情来。
只不过审配万万没想到,诸葛亮一开口就把他给惊到了。
“撤军?”
审配瞪大双眼望着诸葛亮,仿佛是在确认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这的确是没有想着要趁机夺了邺城,可你这分明是更狠啊!
好不容易才打退了曹军,靠着赵云等人的支援,抵消了因为自己那个不争气的侄子审荣献城的负面影响,你现在却和我说要撤军?
这不是搞笑吗?
再说了,现在撤军,还能撤到哪里去?
邺城一丢,整个冀州就相当于失去了屏障。
就在审配因为诸葛亮的话震惊不已的同时,曹军大寨内,众人同样也在议事。
和城内相比,这里的气氛就显得有些压抑了。
没办法,审荣这个二五仔都已经把大门打开了,可是唾手可得的胜利硬是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还是以这样一种憋屈的方式结束了战斗,自曹操以下各个心里窝着火。
唯有先前提出了撤退意见的郭嘉还保持着冷静。
“主公不必在意,最多再过三日,邺城势必为我军所破。”
注意到气氛不对,郭嘉觉得自己得说点什么了,他先是抛出了结论,吸引了众人的注意,紧接着就开始分析起原因:
“邺城守军经今日一战,已经不成气候。”
这个原因郭嘉就没有再详细解释,毕竟这太明显了。
“是以接下来几日,与我军作战的便是赵云等人带来的荆州人马。”
郭嘉的目光向北方望去,此时此刻,他仿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和城中一双睿智的双眼虚空对望。
两人虽然差了十岁,但郭嘉却感觉自己此刻听懂了诸葛亮的心声。
片刻过后,郭嘉收回目光,笃定地说道:
“然则荆州之兵必不会为邺城死战,是以嘉认为最多三天,荆州兵必撤。”
听完了郭嘉的分析,众人顿时觉得信心又回来了。
就是这么神奇。
想当初官渡之战前,力主跟袁绍战斗的郭嘉就提出了十胜十败论。
那时候就是这十胜十败论让整个曹操的集团提振了士气,也让曹操有了以少胜多和以弱胜强的决心。
如今在这种众人都陷入沮丧气氛的时候,又是郭嘉站了出来。
冥冥之中,众人就觉得他说得的道理。
“三天么……”
其实时间并不重要。
三天也好五天也罢,甚至再打一个月曹操都可以接受。
主要是郭嘉的话有理有据,道出了邺城不可久守的根本原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