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曹操听说了张绣平定了荆州的事情以后,众人便经常听到他感慨,猘儿难与争锋也!
所谓猘(zhì)儿,就是指勇猛的年轻人。
当初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他也曾发出过类似的感慨。
如今这份感慨只是更加深刻了。
曹操已经过了知天命之年,在他眼中张绣和孙策自然算是年轻人。
况且按辈分来算,他本就跟张绣的叔父张济,孙策的父亲孙坚是同辈人,曾经勉强也算是在一起共事过。
他之所以会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显然是对于张绣平定荆州的事情意难平。
对于荆州他也算是蓄谋已久了。
早在当初第一次跟张绣在宛城交锋的时候,他其实就想过要趁着在拿下南阳以后,再接再厉去攻刘表,继而拿下整个荆州。
只可惜遇到了张绣这个异数,第一步就夭折了。
然而他对于荆州始终没有放弃。
在此之后,他又多次试图招降刘表,可惜最终都未能成行。
不久之前,他离开河北去往新野对付刘备,也曾想过要趁机在荆州留下一颗钉子。
结果因为张绣派赵云及时赶到,结果没能攻下新野,剩下的事情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曾想这荆州如今却被张绣给得到了。
这自然让曹操心中十分不爽。
更让他不爽的是,刘协还趁着他不在许昌给张绣升了官,让张绣成为了仅次于三公的骠骑将军。
虽说这件事情对自己影响不大——如今袁绍已死,只要自己愿意,他随时都可以封自己为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
可他心里就是不爽。
这个当初他跟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还看不起的小儿,如今终于成长为了自己的头号敌人。
不能再拖了!
等到彻底平定河北以后,无论如何要把他给除了,否则……
回过头看了看正在忙碌的曹昂和曹丕,曹操暗暗摇了摇头。
这两个儿子的确不错,还有曹彰、曹植、曹冲,同样都是可造之才。
所以曹操倒是不担心自己无后。
可惜的是,他们的成长速度跟张绣相比还是太慢了。
单以现在的实力来论,他们加在一起也不是张绣的对手。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思,拿下邺城的曹操便开始紧锣密鼓为随后的事情做起了准备。
首先是他不打算再回许昌了。
正如之前计划的那样,他打算用邺城代替许昌,逐步将其建设为自己新的根据地。
邺城作为魏郡治所和冀州首府,在整个汉朝都是极具战略意义的军事重镇。
特别是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邺城经过袁绍这些年的建设,更是成为了整个北方数一数二的大城。
和自己当初奉天子以令不臣,将汉帝刘协接到的许都相比,它显然更加适合作为自己的大本营。
说干就干。
下定决心以后,曹操当即开始了一系列的动作。
首先就是将荀彧从许昌召了过来。
因为曹操自己接下来还要继续平定北方其他三州,所以只能让他来坐镇邺城了。
就如同以前自己外出时让荀彧坐镇许都一样。
接下来冀州的营建城池、兴修水利、安置移民、迁徙百官和将士家属的事情都需要人来主持,而荀彧无疑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曹操自己,则是擘画了具体的事项,为邺城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闲暇之余,他也会经常去看望袁绍的妻子刘氏,安抚她那颗受伤的心灵。
在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插曲。
曹操曾经年少时的好友,曾经袁绍麾下的八大谋士之一,在官渡之战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的许攸死了。
他的死亡完全是一个意外。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
原本许攸在进城那天喊了一嗓子也就罢了。
众人虽然心中不满,但看在曹操都不计较的面子也就过去了。
可偏偏在那件事情以后,许攸自恃功高,屡次做出了轻慢曹操的事情。
关键是他不分场合不分地点,不管有人没人,都是直呼曹操小名。
来来回回都是那句话:“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
对于许攸的这种行为,曹操脸上笑嘻嘻,心里MMP。
可他终究还是什么都没有做。
曹操的纵容也让许攸愈发嚣张。
终于有一天,许攸踢到了铁板。
他在邺城东门的时候碰上了许褚。
许褚看许攸不顺眼,但也没有去主动招惹他。
然而许攸接下来就用实力展示了什么叫“人做死,就会死”。
在看到许褚的那一刻,许攸傲慢地指着邺城东门说道:
“汝等无我,安能出入此门乎?”
许褚早就看许攸不爽了。
闻言不禁勃然大怒,“吾等千生万死,身冒血战,夺得城池,汝安敢夸口!”
到了这个时候,许褚也只是想揍许攸一顿出气。
可接下来,许攸却指着许褚的鼻子骂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