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还没有出力,就轻松打败吕布,占据了幽州。
在这之后,他便开始召集众将商议北征乌桓的事情。
以程昱为首的众人认为袁熙和袁尚连老家都丢了,如今远投沙漠,已是强弩之末。
可如果他们去追击的话,张绣、孙策搞不好就会乘攻击许都。
倒不如放着不管,想必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郭嘉和荀攸却认为打蛇不死,必留后患。
至于张绣和孙策,对这二人而言,休生养息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哪怕许昌空虚,他们也不会轻启战端。
特别是连诸葛亮等人都已经离开,更是释放出一个信号——张绣不会在他们北征乌桓的时候搞事。
不得不说,尽管在战场上从来没有正式见过面,但郭嘉此时却极有默契的猜到了诸葛亮的想法。
最终曹操还是被郭嘉和荀攸说服,率领三军北征乌桓。
可就在大军临行之前,原本打算随军出征的郭嘉却收到了一封信。
让他惊讶的是,这封信居然是张绣写给他的!
抛开张绣是如何将信传递到他手上,以及这封信的内容不谈,张绣会给他写信,这本来就是一件十分令人惊讶的事情了。
张绣是什么人?
出身凉州豪族,绰号北地枪王,是被许劭评为一时之雄,雄踞宛城,虽乱世可安的人物。
如今将近十年过去,他的所作所为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从当初占据宛城的一方小势力,发展成了如今可以跟曹操争夺天下的实力派诸侯。
但以成长速度来看,甚至还要在曹操之上。
更重要的是,张绣足够年轻。
按照辈分来算,他比如今雄踞一方的曹操、刘备、袁绍等人都要小一辈。
曹操自己可能不知道,或者是知道了不愿意承认。
但是,张绣那个“曹贼克星”的称号可不是凭空得来的。
连续三次击败曹操的战绩就是他最大的本钱。
特别是在官渡之战以后,曹操之所以一直都没有能够平定河北,主要原因正是张绣跟袁绍结盟,将曹操一直拖在了这里。
要知道张绣本人甚至没有亲临一线,只是安排了麾下文臣武将在此,就已经不止一次的起到了扭转战局的作用。
所以说袁绍死后,张绣便一跃超过其他各种诸侯,成为了整个天下最让曹操忌惮的那个人。
就是这样的张绣,居然会向他传书?
这未免也太匪夷所思了。
纵然是郭嘉跟着曹操身经百战,见得多了,可依旧觉得十分惊讶。
在收下这封信后他并没有急着拆开,而是仔细打量着给自己送信的这人。
只看外表,来人就是一个普通程度的壮汉,相貌也是中人之姿,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点。
然而郭嘉却敏锐地感觉到了此人并不简单。
因为来人目光坚毅,动作沉稳,在面对自己的时候竟是丝毫没有的情绪波动。
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
要知道张绣跟曹操的立场敌对,此刻面对的也不仅仅只是郭嘉一个人,而是整个曹操大军!
说句不好听的,要是曹操不要脸一些,砍了他都没二话。
至于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他们都是汉臣,可不是两国,所以斩了就斩了。
想到这里,郭嘉好奇地问道:“不知阁下如何称呼?”
“李弈。”
来者目光平静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壮士好胆量!”
郭嘉赞了一句,随后晃了晃自己手中的信,又开口问道,“李兄怎知我在此处?”
这也是让郭嘉好奇的一个方面,要知道这段时间曹操的行军路线虽说也是有迹可寻,但想要精准定位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可奉告。”
听到李弈的回答,郭嘉怔了怔,随即笑道,“那可否告知,宣威侯是何时将此书交于李兄?”
知道了这个,郭嘉同样可以推算出一些东西。
“无可奉告。”
“那……”
“郭先生不必多言,某只负责送信,余者一概不知。”
郭嘉听到这里,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有趣,不知李兄在宣威侯麾下所任何职?”
“某只是一无名小卒,不值奉孝先生这般重视。”
郭嘉自然不会相信李弈这话。
如果张绣麾下的普通士卒都是李弈这个素质,那他就劝曹操赶紧投降算了,这还打什么打?
在他看来,李弈应当是军中校尉,最多是一中郎将,还不到杂号将军的地步。
但即便如此,已经足够让郭嘉为之赞叹了。
李弈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送一封信,居然会引起郭嘉的兴趣。
此刻见他问个没完没了,便主动开口打断了他的节奏:
“奉孝先生不妨先看信,若需要回信,某这便带回去,若不需要,某这便离开。”
郭嘉笑吟吟地看着李弈,“若是吾强留你呢?”
随着郭嘉这句话,门口顿时涌进十数个全副武装的军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