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行到易州附近的时候,就连荀攸也是卧病车上,难以前行。
“没想到居然欠了张绣小儿一个人情……”
想到临行之前郭嘉对自己说的那一番话,曹操不禁有些感慨。
得亏郭嘉没有跟来。
要知道郭嘉虽然比荀攸年纪小,但身子骨却偏弱,遇到这种情况搞不好真的会交待在这里。
此时的曹操心中已经有了退兵之意,特别是看到荀攸的惨状,忍不住垂泪对他说道:
“因吾欲平沙漠,使公远涉艰辛,以至染病,吾心何安!”
荀攸的底子到底还是比郭嘉好,此刻听到曹操的话,立刻坐起身来,表示自己无碍。
曹操见状,便向他表达了自己想要撤军的心思。
“万万不可!”
荀攸一听就急了。
他原本说话偏慢,此刻却以极快的语速对曹操说道:“所谓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岂有半途而废之理?
只是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
听到荀攸的话,曹操也想起了临行前郭嘉的叮嘱,说是此行定要一条道走到黑,万万不能回军。
如今荀攸都病成这样了还这么说,曹操便也下定了决心,听从他的建议,下令将粮草辎重后置,轻车简从先出。
此外又专门找到了袁绍的旧部作为向导。
至于荀攸,考虑到他的身体,曹操也就将他留在易州养病。
那向导倒也颇为给力,引着先头部队径直来到了白狼山。
结果好巧不巧,正好遇到袁熙、袁尚两兄弟会合了乌桓数万大军前来。
乌桓受汉护乌桓校尉管辖,这一任大单于蹋顿单于素来跟袁绍交好,如今看到故人之子遭难,于是很讲义气的率兵为他报仇。
说是报仇,其实也是想学匈奴趁火打劫。
不曾想他们还没有离开老巢,曹操的兵马居然已经到了。
不过因为曹操这边是轻车简从的先头部队,所以在人数上比不上乌桓和袁熙、袁尚组成的联军。
此时摆在曹军面前的选择有两个:要么直接开干,要么先守一波,等到后续部队来了再一起动手。
两种选择都是各有利弊。
直接开打的好处是出其不意。
一行人远道来而,锐气正盛,路途艰辛,正愁无处发泄。
缺点很明显,人数不足,一旦被打败,很有可能影响整个战局。
先守后攻的好处就是稳妥,只要能够守住这一波,那么等后续部队赶到,定能扫荡敌军。
说实话,在这个时代的汉军眼里,异族简直就是渣渣。
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打不过袁绍,可打起北方异族简直跟爸爸打儿子没什么区别。
所以只要不是人数太劣,他们根本不把对面放在眼里。
但缺点也是因此而起,先守一波的话,锐气难免受挫。
再加上这里本来就是乌桓的大本营,以少守多,野战搞不好还守不住。
是攻是守,决定权自然归属于曹操。
于是曹操登高而望,仔细观察一番。
他发现乌桓士卒的队形参差不整,比不得袁熙和袁尚的兵马,更是远远不如当初官渡之战时袁绍的河北兵马雄壮。
哼,区区异族……
想到张绣的承诺,曹操顿时觉得这一战并非不能打。
于是便下定决心。
打,打他妈的!
他将这一仗的指挥权交给曹洪。
曹洪也不含糊,引着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直接分兵四路下山,全力猛攻。
这一战从早上打到了晚上,持续了整整一天。
结果正如曹操所料,曹军靠着大将的勇猛和士卒的秩序,愣是以少胜多,将这弓马娴熟的北方游牧民族杀了个对穿。
蹋顿便是在战场被盲夏侯斩于马下。
大单于一死,乌桓大军顿时分崩离析。
除了在战场上被斩杀的之外,余众降的降,跑的跑。
上万大军就这样一战而溃。
自此以后,乌桓民族便成为了历史。
至于袁熙和袁尚两兄弟,眼看情况不妙,便引数千骑直接投辽东去了。
自打邺城被攻破以后,这两兄弟特别是袁尚,逃跑的功夫也是越发熟练了。
尽管曹家兄弟和夏侯兄弟拼命追赶,可依旧还是没能阻止他们。
不过这一战依旧意义重大,不但乌桓势力被一扫而空,袁氏兄弟也如那丧家之犬一般,再也难成气候。
收军进入柳城的曹操自然是心情大好,大摆宴席庆祝起来,顺便在此盘桓数日,打扫战场、整顿兵马。
又过几日,在此战中立下首功的夏侯惇就引着一群人来找曹操。
“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服朝。
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
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显然,白狼山一战,让夏侯惇的自信又回来了!
他现在也是发现了。
打不过张绣,这很正常。
被张绣生擒,更不是耻辱。
正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打不过张绣就去打其他人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