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书法方面,光是跟蔡邕同在汉代的就有张芝、钟繇、皇象、杜度等人,更不必说汉朝以后。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因天下第一行书而闻名于世,但其文字成就也是相当之高。
能跟王勃的《腾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并称序记作品三不朽,又岂是等闲之辈?
摩诘居士王维诗画双绝,精通音乐,绰号诗佛,其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提到诗歌就绕不开青莲居士李白,可不仅仅只是会写诗,他的书法成就同样不低。
此外在品酒和剑法上亦有极高的造诣,这才被称为三仙。
甚至在未来还会有以李白来命名的物种——诗仙蜢螳。
再往后,唐宋八大家虽然是以散文的成就并称,但个个都写着一笔好字。
苏轼不必多说,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方面同样不弱。
和他齐名的宋四家黄庭坚、米芾、蔡襄的文学成就同样不低。
更重要的则是,以上这些人虽然都是以书法绘画码字什么的为后人所知,但其实这些都只是他们的副业。
就如同现代在网络平台上兼职写小说的作者一样。
换言之,人家只是兼职就已经取得了这样的成就。
简直是恐怖如斯。
至于这些人的主业嘛,自然就是入仕为官了。
所以蔡邕的成就放到整个中国历史上真是有些不够看了。
但蔡琰就不一样了。
女性文学家数来数去就那么几个。
特别是在古代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能够取得一定成就并且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更是少之又少。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协助其兄完成了《汉书》的曹大家班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谢家的谢道韫……
蔡琰能够凭借着《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在历史上留名,对于后世而言自然是要比其父名气更大。
特别是文姬归汉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一个历史典故。
所以在吴匡眼里,被张绣救下的蔡琰就是“蔡伯喈之女”,但在张绣眼中,蔡邕却是“蔡文姬之父”。
这是由两人所处的时代决定,其实这两种看法并无对错之分。
书归正传。
对于吴匡提出的蔡琰有个好福气这种说法,张绣自是深以为然。
上次救下蔡琰的事情就不必多说。
那本来就是自己去找赵云的时候顺手做了一件好事。
没想到这次同样的事情竟然又发生了。
他来京城之前可不知道蔡琰也会过来。
甚至如果不是遇上蔡琰,他都快要把这个妹子给忘记了。
连续两次巧合,只能说蔡琰当真是命不该绝。
遇到自己真是她的福气。
只是董祀等人就有些可怜了。
他们强抢蔡琰的固然不对,可也罪不至死。
甚至张绣为了掩饰身份,还特意用了圣污天这个马甲。
原本就是想着把人抢过来,再教训他们一顿就好。
谁知他们跟张绣对A的时候却是下了杀手。
既然如此,张绣自然不会手下留情,所以自董祀以下的所有人统统扑街。
荀谌对张绣这种做法大为赞赏。
“主公未有妇人之仁,当真果断!”
听到荀谌这么说,张绣一想倒还真是。
如今回想起,比起放他们一条生路,杀了董祀等人才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这中间的过程就没有必要再解释了。
“不知宣威侯打算如何处置蔡氏?可否要将之送回陈留?”
吴匡的想法和当初的张杨如出一辙,如果张绣不方便,那么他自然可以代劳。
张绣闻言皱了皱眉。
虽然说救了蔡琰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有意为之,但既然已经把这妹子从火海中拯救出来,再把她送回去算是怎么回事?
哪怕是顺手为之,他也不愿意去做无用功。
他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吴匡捕捉到,后者的面孔当即浮现出一抹了然之色。
他露出了一个男人都懂的眼神,压低声音对张绣说道:
“其实关于蔡氏此女,匡倒有一策。”
张绣看到他那古怪的笑容,隐隐觉得这一幕似曾相识。
但他还是开口问道:“愿闻其详。”
吴匡微微一笑,解释道:
“蔡伯喈乃当世名士,便是董卓、曹操这等人物亦是对其敬重有加。
蔡氏身为其女,受其父耳濡目染,自幼博学多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便是相貌也不恶。
贤侄若能纳其为妾,当对大业助力不小。”
张绣:Σ(っ°Д°;)っ
看到张绣的表情,吴匡会错了意,于是又主动解释道:
“宣威侯莫要觉得此女不是黄花闺女……”
说到这里,吴匡一把拉过张绣,用更比刚才更低的声音对他说道:“宣威侯且听吴某一言——吾观蔡氏此女乃内媚之体,身体虚弱的男子只怕经受不住。
想来那卫仲道只怕便是耽于其中,故而英年早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