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被张绣安排来对付夏侯惇这位昔日的同僚,他便觉得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元让,对不起了啊,只有将你打败,方能证明我的选择才是正确的!
所以听到张合一声冷笑,乐进也附合着说道:
“曹操向来如此,假以时日,他便是号称自己拥兵百万也不足为奇。”
张辽以前的老大是吕布,倒是没有乐进跟张合这样的心思,闻言苦笑着摇头道:
“夏侯惇乃当世名将,即使你们来,我等兵力依旧不占优势,却是不可大意。”
眼见张合和乐进又要开口,他随即话锋一转说道,“只是有三位相助,辽以为便可不必固守,何如?”
他说着便向徐庶望去。
毕竟这一位既是军师,又是主帅,这仗怎么打,还得听人家说了算。
乐进和张合同样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徐庶。
被三位沙场老将目光炯炯地盯着,初登战场的徐庶顿时觉得压力山大。
不过回想起张绣对自己的叮嘱,再加上自胸中快要溢出的自信,让徐庶很快就把这份压力转换为了动力。
他并没有立刻给出对策,而是叫过探马,用了将近半个时辰,细细询问了夏侯惇的兵种、将领、行军路线等等。
见徐庶如此作为,三人皆是暗暗点头,哪怕徐庶只会纸上谈兵,他们都认了。
毕竟徐庶虽为三军主帅,但真打起仗来还得靠他们哥仨。
只要徐庶在大方向上的把握没问题,那么他们就有自信跟对面的曹军做过一场。
从徐庶现在的表现来看,至少说明他是个知兵的。
这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原本有些凝重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徐庶自然是也察觉到了这种变化。
他的嘴角露出一丝不易为人觉察的微笑。
结束了对探马他的询问,他缓缓站起身来。
张辽、乐进、张合看到徐庶的动作,齐齐转过头来。
“三位将军请看。”
徐庶缓缓走到桌前,用手在地图上一划:
“博望位于宛城东北六十里处,左有豫山,乃延伸于此之漫岗,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其右有一林,名曰安林,窃以为可以埋伏军马。”
张合跟乐进顺着徐庶所指的方向望去,不约而同点了点头。
张辽作为南阳太守,不必按图索骥也对附近地形了若掌握,闻言便道:
“夏侯惇乃曹操麾下名将,又有于禁、李典为辅,只怕不易中伏,未知军师计将安出?”
问得好!
徐庶等的就是张辽这句话。
他微微一笑,信心十足地说道:
“儁乂将军可引五千军往豫山埋伏,等彼军至,放过休敌。
只因其辎重粮草,必在后面。
但看南面火起,可纵兵出击,就焚其粮草。”
张合闻言不禁眼前一亮:“火攻?”
“正是!”徐庶点了点头,又转向乐进道,“文谦将军可引五千军去安林背后山谷中埋伏,只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兵,向博望城旧屯粮草处纵火烧之。”
说完这句话,他又转向张辽:
“张郡守可命麾下将领引千人预备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后两边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
张辽见徐庶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出了这样的计策,忍不住拍手赞道:“此计甚妙!”
不过他随即又摇了摇头,“只怕那夏侯惇还是未肯轻易入伏。”
徐庶微微一笑,“所以还需请郡守亲自领兵与之一战,佯做不敌,只输不赢,再以言语相激其盲眼,夏侯惇必追。
庶自引一军为后援,居中策应。
只需三位依计而行,勿使有失,敌军必破!”
张辽三人听着徐庶侃侃而谈,设计之时环环相扣,将地形、人心全部考虑了进去,皆是露出钦佩之色。
难怪张绣要派徐庶过来,这个年轻人了不得啊!
就算是不如诸葛亮,也差不到哪里去。
按照徐庶这火烧博望坡之计,最多也就动用不到两万人马,余下的兵马足以守住宛城。
能够以少胜多自然最好,就算不能大胜,哪怕只要小胜一场,接下来的战斗他们也不牢牢占据了主动。
除非曹操再度增兵支援,否则夏侯惇此行的战略目标就等同于是失败了。
等到三人按照徐庶的一应部署去安排,徐庶也是松了口气。
别看他刚才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其实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
在来到南阳之前,徐庶其实就已经跟诸葛亮讨论过这一仗应该怎么打。
虽然是八万对十万,但要知道这是守城战,对面其实是没有优势的。
但最重要的则是,如今的形势跟之前又有不同。
曹操已经摆脱了河北战场的泥潭,开始没有后顾之忧的发展。
那么张绣就不能跟之前一样肆无忌惮地拖时间了。
否则双方的实力只会在南北人口的加持下不断扩大,搞不好连张绣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发展出来的先发优势都会被反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