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决战了?
太快了吧!
“不错,如今火攻之计已被敌方所破,若此时再撤,只恐军心涣散,为敌所趁。
徐庶先是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但随即表情便转为坚毅,“既然如此,索性便转佯攻为强攻,趁我军士气正旺,与之好好打上一场。”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原本双方的兵力比拼是八万对十万。
但经过这场大火一烧,大家相当于是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在双方兵力相同的时候,比拼的无非就是为将者的指挥能力和士卒的单兵作战能力。
对于这两点,徐庶有着充足的信心。
张辽、乐进、张合三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指挥大规模作战。
如今将八万人马交给他们,徐庶放心得很。
另一方面,虽然对方的指挥官破了他的火攻之计,但徐庶却不愿意就这样认输。
他要堂堂正正在战场打败对方。
这便是阳谋。
“可敌方足有十万大军,只怕我等力不能及。”
张辽有些担忧地说道。
因为之前的计划是借着火攻以少打多,主力还在宛城内。
“吾已命宛城守军赶来支援。”
在张辽惊讶的目光中,徐庶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正面战场便交由郡守指挥,不知郡守可有信心?”
张辽听到徐庶这么说,不禁浑身一震。
随即沉声说道,“辽必不负军师所望!”
“甚好。”
徐庶点了点头,一系列的安排如行云流水一般布置下去。
王对王,将对将。
正面战场交给张辽,让他来对付夏侯惇。
李典和于禁则是交给张合跟乐进。
此时战场的主动权依旧在他们这一边。
徐庶相信,有这三员名将带领,再加上自然坐阵指挥,纵然对方破了自己的火攻,一样要吞下失败的苦果!
就在徐庶安排部署的时候,郭嘉也发现了一直追在夏侯惇大军屁股后边的马谡,不由为之一怔:
“孤军深入?竟是不撤?”
在他看来,对方既然能够想出火攻之计,此时肯定是已经知道了火攻失败的事情才对。
在这种事情下还敢派人来追,真不知道应该说对方勇气可嘉还是无知无畏了。
“既是如此,那嘉便不客气了!”
郭嘉双眉一扬,当即开始下令。
他让李典继续护着粮草车辆,再招于禁回到后军,和李典一起防备可能自后方而来的奇袭。
说是可能,但郭嘉觉得后方来敌其实就是必然。
同时也通知夏侯惇随时准备防守反击。
“吾乃襄阳马谡,盲夏侯休走!”
听着马谡那嚣张到极点的声音,夏侯惇只觉得脸上发烧。
这当然不是被热的——尽管此时附近的确是很热。
方才他在于禁的提醒下想起敌军有可能会用火攻,却是为时已晚。
眼见着数万大军就要因为他的错误指挥被葬送,夏侯惇恨不能给狠狠给自己两个大耳刮子。
关键时刻,后军传来消息,军师祭酒刚刚赶到,已经全权接过指挥权。
郭嘉传令告知夏侯惇不必慌张,他已经拦住后军,没有使之进入火圈。
同时还让夏侯惇尽可能有序组织撤退,因为他已经有了灭火和破敌之策。
此时的夏侯惇没有选择,只能相信郭嘉。
他的组织能力不差,在这逆境当中还真是完成了郭嘉对他的交待——尽管在大火和张辽的追击下损失了不少人马。
不过士卒的忍耐力终究是有限度的。
眼见夏侯惇就要撑不住了,他却惊讶地发现这大火竟然是真的被灭了。
夏侯惇自然不知道郭嘉是用了以火灭火之法,但这个结果终归是让他大大舒了一口气。
终究还是保住了!
此时的他便开始着手准备撤退事宜。
既然大火已经熄灭,他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把剩下的人马安全带回。
这一战虽然败了,但却从一场大败变成了小败,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但就在这个时候,郭嘉又带来了新的命令。
在大火如同郭嘉说的那样熄灭以后,夏侯惇对于郭嘉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
所以尽管觉得败中求胜的概率不大,但他依旧按照郭嘉的吩咐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
很快,对方的追兵就渐渐靠近了自己。
为首那员小将更是叫嚣着要取自己项上人头。
夏侯惇闻言不禁又羞又气。
羞的是因为自己一时不差,竟然让将全军置于这种危险境地。
气的是连这种无名小卒都欺到了自己头上,简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
夏侯惇且战且退,却误让马谡以为他是真的怕了,后者的气势更加高昂,遂不听张辽让他退兵的命令。
他心中暗暗想到,“区区盲夏侯,不过如此!
常言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不追,更待何时?
郡守竟还让人撤退,当真是好生没有道理!
且待我将其拿上,让郡守好好瞧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