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氏的祖先乃是步叔乘,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孔门七十二贤指的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弟子,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
他们同时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为历代儒家尊崇,作为榜样。
秦汉时期,步叔乘后人又因战功封淮阴侯,是为一方大族。
然而,到了步练师和步骘的祖父辈那一辈,家族中就再也没有人出仕了。
也就是说,临淮步氏在历经东汉末年的战乱之后便产生了严重的阶级滑落,从一方大族沦落为了寒门。
是的,寒门。
跟大多数人现代人对于寒门的理解不同。
真正意义上的寒门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也叫庶族,并非是指贫民阶级。
所以哪怕临淮步氏从显赫的士族渐渐成为了寒门,家族不再能给予他们门第的荣光,但依旧可以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养。
后来,步氏一族更是背井离乡,成为了过江避难的难民。
其典型代表人物步骘初到江东之时,便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
他与同龄的广陵人卫旌相识交好,二人白天要靠种瓜来自给自足,直到晚上才有时间努力研习书籍。
步骘身为男子尚且如此,步练师就更不必多说了。
有那么一段时间,她的生活水平就是那种刚刚达到温饱线以上的水平。
好在后来步骘终究是凭着自己的能力入仕,被孙策任命为负责文职的主记。
这当然算不上是重用。
所以没过多久,他便辞官与诸葛瑾、严畯等游历吴中各地,三人逐渐声名显赫,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
在积累了名声与人脉以后,他便重新回到孙策麾下为其效力,还担任过海盐县长。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步骘终于有了能力接济族人。
他花了不少功夫,才找到步练师母女。
得到了族兄的关照,步练师的生活境遇总算是好了起来。
不久之后,孙权便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见到了步练师,顿时惊为天人,起了将其占为己有之心。
此时的孙权已经有了原配正室夫人,而且不只一位。
第一位是谢氏。
她是孙权的亲生母亲吴夫人为孙权聘娶的原配正室。
谢夫人出身会稽四姓之一谢氏家族,书香门第,父亲谢煚(jiǒng),乃是东汉尚书郎、许县县令。
所谓会稽四姓,即是会稽最为着名的四大门阀士族“虞、魏、孔、谢”。
会稽四姓与吴郡四姓“顾、陆、朱、张”并列当时的江东顶级世家大族。
彼时孙策刚刚平定江东,为了稳固孙家在江东的统治,采取了一些激进手段对付江东士族。
吴夫人为了拉拢安抚江东士族,便为次子孙权选择会稽谢氏联姻。
再者孙家本是寒门出身,全靠其父孙坚以武力取得晋升之道。
换言之就是说孙家文化程度不高,门望也不高,与谢家这样的书香世家结合,有利于提高孙家门望。
显然,两人的结合就是纯纯的利益交换,并无多少感情。
所以最后谢氏的结果并不好。
孙策被许贡的门客行刺以后,江东局势动荡,甚至连宗室内部堂兄孙辅都有暗中勾结曹操之心。
在这种情况下,吴夫人和孙策便又为孙权安排了一桩婚事。
那就是吴郡徐氏。
徐氏虽然不是吴郡四姓之一,但她的父亲徐琨却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徐琨是孙坚外甥,也是孙策与孙权的表哥。
在随孙坚、孙策的征伐过程中,凭军功受封广德侯,迁平虏将军。
要知道当时的孙权仅仅只是讨虏将军,没有封侯。
可以说徐琨的军功、名望、兵权规模已经是仅次于孙策了。
徐氏本是寡妇,初婚嫁给了吴郡陆尚,也就是庐江太守陆康之孙。
其联姻性质倒与孙权娶谢氏相似,都是为了在政治上拉拢安抚江东士族。
特别是孙策攻破庐江,间接造成了陆康之死,说是跟陆家有血海深仇也不为过。
在这种情况下,徐氏与孙氏本就有亲属关系,如今嫁给孙权可以说是亲上加亲。
不管合不合适,反正他们就这样做了。
孙策遇刺的那段时间,江东局势动荡,急需像徐琨这种实力派的支持效忠。
所以联姻就成了最好的办法。
事实上,在徐氏守寡期间,吴夫人、孙策、徐琨就已经做出了政治联姻的约定。
这倒也无可厚非。
可孙权却在跟徐氏成亲后做了一件让人颇为诟病的事情。
他让自己的元配谢氏让出正室之位给徐夫人。
因为两人本有亲戚关系,早年便已经见过。
相比同样也是出于政治联姻对象的谢氏,眼下的孙家更需要徐氏支持。
然而谢氏却不肯答应。
要知道谢氏作为书香世家的嫡出贵女,饱读诗书,注重名节。
在这种情况下,她极为看重正室地位和家族的声望脸面。
再加上孙权这种做法无疑是在情感上辜负了她,她又怎么可能答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