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纵然有东风相助,但能不能成功,张绣心里还真是没有底。
对甘宁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让他有个心理准备——如果火攻能够成功固然最好,如果不成,那就准备打一场硬仗。
“主公何必这般谨慎?”
甘宁闻言笑道,“他孙伯符只当曹贼人马雄壮,然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周公瑾称曹贼麾下猛将如云,宁观其行,不过插标卖首耳!”
甘宁曾经率八百骑劫过曹营,所以他有资格这么说。
张绣瞪了甘宁一眼,心说这货八成是背着自己偷偷跟关羽打过交道。
“纵然如此,兴霸也莫要轻敌。”
“骄兵必败,此事宁自晓得。”
见甘宁这么说,张绣这才放下心来。
自从曹操率大军赶至赤壁,双方便一直在对峙。
水战不像陆战,双方也就省去了隔空喊话的步骤,这几天已经有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
几战下来,几乎都是张绣和孙策占了便宜。
甚至于有一次曹操派来的两名水军将领都被东吴水军的韩当、周泰二人在斩于水中。
韩当和周泰的水战本事比起甘宁还要略逊一筹,所以甘宁才看不上曹操的水军。
“如今只等冬日阳升,兴霸便率军出击,若火攻得手自是最好,若火攻不成,便转为强攻。”
甘宁捏了捏拳,点头道,“主公放心,某今次定可大破曹贼!”
当年他能以八百骑兵劫曹营而如入无人之境,今天照样能以五万兵力破曹操十二万水军。
随后张绣就是一系列的命令安排下去。
让步骘跟着文聘做好准备,断曹操后路,好尽可能扩大这一战的战果。
同时发书给庞统,让他指挥荆州陆上战事,好确保这一仗能够大获全胜,取得预期战果。
沮授、田丰、审配三人则是负责为张绣查漏补缺。
“如今才当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又过数日,沮授夜观星象,掐指一算,大喜道:“风来矣!主公真乃神人也!”
他随即找到张绣,告知了自己的推算结果。
就在十天之后的夜半三更,东南风将至。
再加上他跟田丰二人开坛做法,就能够以此为基础,提高强度、延长时间。
那样一来,无论火攻还是强袭,都足以让他们完成这一次的战略部署了。
“好!”
张绣一拍桌子,随即下令,“速请伯符来此,就说我已有借东风之策。”
孙策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可见他是真的着急。
他不但自己来了,还把周瑜也一并带了过来,一看到张绣就问:“博超,东风何在?”
“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
“怎能不急?”
孙策当然听不出张绣是在玩梗,闻言便急道,“若当真有东风,此战不知要省去多少功夫!”
张绣看他真急了,便伸手一指身旁的沮授和田丰,笑道:
“伯符可识得此二位乎?”
孙策还没有说话,一旁的周瑜已经开口道:
“沮公与、田元皓,昔日乃袁本初麾下八大谋士。”
他顿了一顿,奇道,“只是宣威侯声称可借得东风,莫非二位竟能呼风唤雨?”
言辞之间满是怀疑。
张绣就喜欢这种嘴硬的,闻言便哈哈大笑起来。
肩上的怀英则是恰到好处地开口:“正是!”
孙策和周瑜顿时瞪大了双眼。
他们惊讶的当然不是这只会说话的鹦鹉。
这段时间孙策没少往张绣这边跑,早就习惯了逗鸟。
两人惊讶的是怀英说出来的话。
听它的意思,沮授跟田丰还真能掌控天气?
张绣给了沮授一个眼神,后者微微挺胸,“授虽不才,曾得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
“奇门遁甲?”
“呼风唤雨?”
虽然张绣之前就已经说过借东风的事情,但是两人却没有想到竟会是以这种方式来达成。
孙策跟周瑜对望一眼,随即开口道,“愿闻其详。”
沮授也不客气,开门见山地说道:
“若要借得大风,可于南屏山建一高台,名曰七星坛。
此坛需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
授与丰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我军用兵,何如?”
周瑜立刻说道:“休道三日三夜,只消他一夜大风,大事可成矣。
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不知先生可行否?”
“有何不可?”
田丰笑着接口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善!”
孙策一听,二话不说就立刻下令五百壮汉前往南屏山筑坛。
又专门拨付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等到兴高采烈的孙策和满腹狐疑的周瑜离开,甘宁有些不解地问道:
“主公既知数日兵会有东南大风,为何又要公与先生和元皓先生筑台作法?岂非多此一举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