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粉丝,普遍都对许南的电影抱有期待,愿意贡献一张电影票。
当然。
这些粉丝愿意看许南的电影,并不意味着他们喜欢文艺片,仅仅只是因为他们想要支持许南而已。
很多电影愿意请流量明星就是因为这点,粉丝的钱好赚,一些明星参演电影,自带大量票房。
这这并不意味可以高枕无忧了。
名人的粉丝数量是有限的,一些流量明星看起来声势浩大,但愿意花钱买票支持的粉丝也就那么些铁杆,换算成电影票房也不过那么点。
许南终究是一个幕后工作者,愿意花钱买票支持他的粉丝更少,这些支持他的粉丝,给他带来的票房,顶多也就几千万,对许南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想要真正让电影大爆,终究还是要撬动那些普通观众。
这些人,才是电影的天然票仓。
这一点,圈内人看的清清楚楚。
“许南的新电影定档了。”
“是那部在圈内传了很久的文艺片嘛?”
“对,就是那部。”
“好像是叫《活着》来着。”
“一听名字就知道这部电影很有深度。”
“也不知道质量怎么样。”
“质量应该差不到哪里去,毕竟是许南拍出来的作品,他的导演功力还是蛮强的。”
“对啊,想想就知道,影后章莉和影帝秦豪主演,这两个都是圈内出名的高要求演员,能够请动他们,电影质量肯定差不了。”
“其实我也觉得这部电影质量应该不差,毕竟这个阵容真的是最顶级的。”
“可惜票房不会太高。”
是的,票房不会太高。
这是圈内人的共识。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文艺片。
对于许南的实力,圈内人相信,普遍大家都觉得这会是一部好的文艺片。
话又说回来,文艺片评分低的其实不多,只要选好题材,随便一个人都能拍出一部质量还不错,让人挑不出错的电影。
更不要说是许南这种名导演。
但质量好,不代表观众会买账。
文艺片的票房普遍不高,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这个时候,有个圈内人开口。
“文艺片票房不高很正常,非战之罪,反正大家拍文艺片也不是为了票房。”
拍文艺片不是为了票房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确实。
但凡拍文艺片的,谁是为了那点三瓜两枣的票房啊。
大家要的都是更加高大上的东西。
弘扬正能量。
传达价值观。
给观众心灵启迪。
还有最关键的,就是拿奖。
拍文艺片,十有八九就是为了拿奖,这是铁律。
许南拍文艺片是为了拿奖,这是共识。
圈内普遍规律,功成名就的商业大导演,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非要拍一部有深度,能够教育人的好电影。
没别的原因,就是为了拿奖。
“话说这个时候,许南的电影应该已经报名金龙奖了吧。”
“肯定的,普通导演没门路,许南还能没门路嘛?”
“也不知道许南能不能拿奖。”
“拿奖肯定是没问题的,好歹是大导演,但也就能拿一些边边角角比如最佳视效,最佳动作之类的小奖了。”
“怎么可能啊,许南是大导演,这次明显奔着拿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去的,这些小奖肯定无法让许南满足啊。”
“最起码能拿个提名吧。”
“兄弟伱错了,最多也就能拿个提名。”
“为什么啊,这可是许南的第一部文艺片啊,而且阵容这么豪华。”
有人迷惑不解。
名导演的待遇和普通导演的待遇终究是截然不同的,许南第一部文艺片,居然最多也就能拿个提名,这似乎很奇怪。
这个时候,有人开口。
“别在群里聊这个,真要想了解真实情况,可以打电话问自己的前辈,总之别在这里聊。”
一些迷茫的人或是通过电话或是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一些见多识广的长辈。
很快他们知道了原因。
原来这个圈子的水这么深的嘛?
就连许南这样的名导演,也会遇到潜规则?
好像是知道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与此同时。
陈鹏飞工作室。
看着自己通过关系搞到的电影档期表,他的表情有些迟疑。
原因很简单,他的新电影也拍完了,准备找个好档期上映。
更巧合的是,这部电影也是文艺片,名字叫做《妖猫传说》。
接连几部电影失败,陈鹏飞也进行了反思。
可能是因为自己是文艺片导演,不太擅长拍商业片,不太了解观众的喜好,所以才会亏钱。
加上好几部电影失败,投资人对他失去了信任,陈鹏飞拍电影也很难拉到投资,索性他决定转回去拍文艺片。
文艺片是他最擅长的领域,当初他出道一部文艺片,直接就拿到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奠定了他在圈内的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