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波因茨豪森大使,你自己就在东非生活过很长时间,也看到了如今东非发展的突飞猛进,所以就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东非同样能够展示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
当然,弗里德里希这里的优越性,更多是文明层面,而非种族层面,对于东非这种多移民国家,本身就不可能用种族优越性来叙事。
而毫无疑问文明叙事对于德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更加有利,毕竟德语国家组织的德语推广工作,本来就是向那些非德语国家开展的。
而这些非德语国家,他们的居民,毫无疑问和德意志民族扯不上关系,如果按照种族优越性来推广德语,那完全是自毁长城。
弗里德里希说道:“东非近些年来的发展,完全可以作为模板,从而带动德语在全世界的推广工作。”
“毕竟,这证明了德语对于文明发展的贡献,是不拘于地理的,在欧洲说德语的德国能够成为世界大国,而在非洲,我们东非同样说德语,同样是世界大国,这有利于塑造德语在世界的形象。”
“也就是德语即文明,世界上的德语国家,经济基本上都不算差,也正好可以用来佐证这一点。”
当然,佐证不意味着因果关系,毕竟美国和英国,法国同样是世界大国,但是他们并不说德语。
而东非和德国想要做的就是,让其他人相信这就是因果关系,对于任何国家来说,他们必然都希望其他国家将本国语言和“先进”,“文明”等积极词汇挂钩,最好是划等号。
德语国家组织成立的目的性就这里,向全世界输出“德语是先进的”,从而吸引更多的国家和人口学习德语。
所以,弗里德里希说道:“我们东非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比德国更具有代表性,毕竟德国地处欧洲,而欧洲本身就是全世界地理环境条件最好的土地之一,相对而言,非洲就差了许多。”
“但是,东非却能在非洲大陆上崛起,这不正好更能向世界证明德语的优越性么?”
虽然德国的统一的时间也没有长时间,但是这并不代表德国的历史短,而在欧洲,神圣罗马帝国时代,虽然德意志地区四分五裂,可在欧洲也不算弱小,能够和法国,奥斯曼帝国或者俄国竞争。
而同时期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土着人还在草原上追逐野兽,就算到了现在,除了东非以外,撒哈拉以南非洲也没有别的强国。
所以,东非在非洲大陆上的崛起,确实能比欧洲的德国更好的作为展示样板,从而营销德语的作用。
不过,德国在19世纪的励志性也不算差,毕竟从四分五裂到统一,再到真正的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强国,也很具有话题性。
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就以学习德国为荣,就是这个道理,比如被誉为巴尔干普鲁士的保加利亚,学习德国陆军的日本等等。
至少,德国的文化和影响力输出,就有很多值得东非学习的地点,更别说东非早期的学习对象也包括德国。
所以,作为德国人的波因茨豪森,他也有自己身为德国人的骄傲和荣誉感。
他对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我们德国同样,对于世界各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毕竟德国崛起本身也是一个不逊色于东非的奇迹,上个世纪,德国同样面临各种内忧外患。”
“而我们通过铁和血,将德国变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甚至两次击败法国这个曾经的强大敌人。”
“所以,将德语国家组织的总部放在德国,不仅有利于展示我们德意志民族的优越性,同时能够吸引世界上的那些落后国家,以德国为学习的对象和目标。”
“而且,因为德国地缘上的劣势,德国反而对那些夹缝中生存的国家和民族,更有借鉴意义。”
德国逆袭法国,本身就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这也引发了19世纪后期,各国军队对德国陆军的学习热潮,当时,还是一块殖民地的东非也是其中一员。
一时间,弗里德里希皇储和波因茨豪森大使各有各的道理,谁都很难说服谁。
毕竟,同为世界大国,德国和东非都想且有能力主导德语国家组织的建设活动。
所以,弗里德里希皇储干脆说道:“既然我们两国,都有能力,且有推广德语国际化的想法,那不如建设双中心,也就是两座总部。”
“当然,这样一来,我们两座总部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可以按照各自国家的影响力,势力范围,经济贸易等现实情况,来确定各自的主要活动区域。”
“就比如我们东非在南美的影响力更强,所以,南美的德语推广工作,主要由东非来进行,而德国对北美的影响力比我们更深,所以你们负责北美的推广。”
“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确分工,且两国共同出力,也可以更大程度的推动德语的推广工作。”
毕竟,东非和德国推广德语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德语在全世界的推广,所有德语国家都可以获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