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非洲创业实录 > 第八十六章 会议召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东非的东南部也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是属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小气候区域,就比如新汉堡港市就属于这一气候类型,可以参考巴西的圣保罗还有澳大利亚的悉尼,三者气候特点很相似。

而罗安达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则都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影响区域,所以罗德纳尔才会提出向东非学习城市设计经验的说法。

这个时代,里约热内卢毫无疑问是整个巴西的中心,此时的巴西首都依旧是里约热内卢,而不是腹地的巴西利亚,所以,里约热内卢是最有代表性的巴西城市,也是巴西人的骄傲。

值得一提的是罗安达的雨季和里约热内卢时间上相差不多,都集中在年末到年初,也就是十一月到四月份。

所以,罗德纳尔等巴西人,到了罗安达完全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毫无任何不适。

罗德纳尔就说道:“相较于里约热内卢,罗安达在气候上,两座城市高度的相似。”

“不过,罗安达整体城市设计和建设更加优异,没有大规模的贫民区,且道路建设,居民区建设,基础设施配套等,现代化程度更高。”

“路边不仅有绿化,而且种植着大量的花草,更加提升了宜居性。”

每一个到来东非的外国人,都会对东非的城市建设津津乐道,因为20世纪初,很少有城市像东非城市这样重视人居环境。

毕竟对于富人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在郊区建设庄园,同时在城市的高楼密集区拥有居所,既可以享受乡野的自由空气,又可以感受都市的现代化。

而东非的城镇,则将两者兼容在一起,使得城市的人居环境大幅度改善,这样虽然增加了城市的建设成本,可也让东非城镇在全世界形成独树一帜的风格。

……

本次德语国家组织会议,东非邀请的国家不少,除了德语国家以外,南美各国基本上接到了邀请,其次是东亚,中东等地区和国家。

东非皇储弗里德里希出席了本次会议,并且发表了会议开幕的致辞。

“欢迎各位来到东非,参加世界第一次德语国家组织会议,这次会议的主旨在于加强与会各国之间的联系……”

虽然被称为德语国家组织会议,但是东非却邀请了大量非德语国家,所以,弗里德里希并不强调德语国家这个概念。

而是更加突出德语在全世界的普及程度以及重要性,还有未来德语的发展前景。

所以弗里德里希总结道:“德语的世界地位越来越突出,且在国际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那些后发展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机会。”

“德语的推广,对于这些国家而言,意味着更加容易的接触到全世界最前沿的技术和知识,同时便于对国际贸易和事务的参加。”

“我们东非,还有德国,奥匈帝国,比利时等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和经济强国。”

“在20世纪初,德语世界更是在基础科学还有前沿技术领域持续发力,甚至有超越英语和法语的趋势。”

“而这也意味着学习德语,能够更加有利于各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探索中抢占先机。”

虽然弗里德里希的发言有些直白,但也基本上比较实事求是,至少很多参会人员是心服口服的。

如今的世界大国,或者说列强总共就只有英、法、德、奥匈、苏联、东非、美国、日本、西班牙这九个国家,其中把德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就多达三个,而英语国家只有两个。

这也显示出了如今德语的强大优势,毕竟语言的推广也是看实力的,德语列强几乎占了世界的列强国家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其他非列强德语国家,如今德语的整体影响力仅在英语之下。

德语国家如今虽然比较强势,但和英语相比到底底蕴不足,奥匈帝国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发展缓慢,且影响力局限于欧洲地区。

而东非和德国基本上都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且崛起的,相较于英语和法语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家底,想后来居上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当然,如今法语衰落的比较厉害,已经彻底无力和英语,德语同台竞技,基本上只能和西班牙语坐在一桌,属于家底厚,但持续衰落的语言。

当然,弗里德里希也不是有意炫耀,而是语言的推广本身也是弱肉强食的,一种语言的强势也代表着其他语言的衰落。

所以,想要其他国家和地区,心甘情愿的配合德语的推广工作,就必须展示德语的强大,而德语本身作为语言的一种,显然没有优劣之分。

而如何衬托德语的强大,自然是靠其背后的国家实力,还有其作为交流工具的应用范围。

只有让这些国家认识到推广德语的好处,他们才能拿出更多的经费和政策,支持本国对德语教育的发展。

正如弗里德里希说的一样,德语在外交,贸易还有科技等方面,能够让这些国家获取实打实的好处,这才是德语和其他语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