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参将被吴三桂问的哑口无言,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是他潜意识里,不愿意投降彼此交战了十余年的对手。
“如今清帝已纳先帝之女为后,定王为其国舅。清帝以先帝女婿之身,承先帝之遗泽又有何不可?”
“至于前程之事,诸位不必担忧。你们看洪督师,已是清国内阁议政大臣兼兵部尚书。你我皆算洪督师故旧,有他照拂,再加上手里的兵马,还怕没有荣华富贵?”
“不瞒诸位,之前清帝派人传信吴某,承诺封吴某为国公,尔等皆有封赏。何去何从,还请诸位速速决断。”
“愿意随吴某降清的,站在吴某左手边;愿意忍气吞声追随李贼的,站在吴某右手边。无论你等作何选择,看在这么多年共事的份上,吴某都不会加害你等。”
一柱香后,除了刘参将,其余将领都站在了左手边。被众人盯着,刘参将一咬牙,也往左边站去。
吴三桂说的没错,如今清帝已是崇祯的女婿,再不能用过去的眼光看待了。反倒是他们和李自成本来就不是一路人,既然只能降清或降李,那当然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
上下统一了思想,吴三桂很快做出安排。“我已派吴振出关,向清军请降。前屯卫在山海关外一百五十里,以清军脚力,一日必到。”
“按约定,后日午时向山海关守军发起攻击。尔等回去之后,切记安抚好士卒之心,本将不希望有炸营之事发生。”
“明日大飨士卒,为击破山海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