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此谕有失偏颇,富户棉桑之田没入官府,粮田分与百姓。同时下诏废除乐户奴仆等贱籍,给他们恢复平民身份。”
福临说完,又看向列位臣工,询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何见解?”
“陛下,江南之地商业发达,店铺林立。迁出富户时应有所区分,名下无田产者,不必进行强迁,只征商税即可。名下有田者,以百亩为限,超过百亩,无论家资多少,尽数迁出。”
洪承畴这是给福临前一道迁移富户的诏书打补丁,有些只做生意的人,没必要迁走。只要他只想着做生意,不想着用做生意赚来的钱买田,留下来的作用更大。
商税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朝廷更喜欢商税。现在田税收的是实物,田里种什么,官府就收什么。
实物保存的成本可不低,而商税收的是现钱,搞个库房锁上就行。
对于洪承畴的建议,代善等人虚心接受,先说自己考虑不周,表示会立马作出更改。
见内阁成员说的热闹,掌管都察院的谭布也不甘寂寞:“陛下,还应从各地抽调三院能吏前往江南,快速将三院的班子搭建起来。有些作恶多端的人,臣看没必要迁走,查清楚其恶事后,直接抄家就是。”
多尔衮不就是在山东这么对付孔家的吗,罪行重的人迁走不是便宜他们了吗,还浪费粮食。一刀砍了,受他们压迫的百姓只会鼓手称赞。
或许谭布的初衷是想增强都察院,大理院和通政院的权柄,但是他的建议却能够收获不少民心。奴变频发的江南,光一个废奴还不够,还得让有些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在座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有建议禁止私学,兴办官学的,有建议在江南地区开一次恩科,录取本地贫寒学子为官的。
还有的建议,对江南之地的旧明吏员做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授予大清的官职。官员就不要了,除非是技术类的官员,真正办事的吏员,还是可以吸收一二。
很快,官员们的建议变成了一道道的旨意,是纸上谈兵,还是真的有效果,就得看官员的实际治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