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少年战歌 > 第三十六章 玻璃成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墅建设停止后,天京新城摆脱了大工地的状态,再没有了那么多堆积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也减少了,整座城看上去整洁了许多。两千幢别墅也让范家庄初具规模,站在城墙上看过去,城北那些白墙黑瓦的连绵别墅十分整齐美观。

无论在卫生条件还是繁荣程度上,天京新城都是这个时代城市中的翘楚。

玻璃作坊是杨鹏第三个比较赚钱的产业,杨鹏找赵金喜来一问,发现玻璃酒具现在已经供不应求。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产两百五十套玻璃酒具,五十套玻璃茶具。玻璃茶具还好,每个月能卖三十多套。无色的玻璃酒器则极为畅销,一上市没几天就立即卖光。

而且玻璃酒器的需求似乎是越来越盛。不光是沧州城的人知道了玻璃酒具的好处,京畿各个府县也有来买的,甚至有南方的富商士绅也派人来买货。杨鹏销售的一套酒具里面有二十个无色酒杯,能够两桌人使用。三十两一套的话,平均一个酒杯只卖一两五钱。和西方货船跨越重洋贩过来无色玻璃杯比起来,天京新城的无色玻璃酒杯就便宜多了,怪不得富商们都要抢购。

虽然如今玻璃作坊每个月能为杨鹏赚六、七千两利润,但显然这个产品的盈利潜力亟待挖掘。杨鹏立即找来蔡怀水,让他马上动手,在原先的玻璃窑旁边再建一个新窑,扩大玻璃的生产能力。当然蔡怀水一个人干不行,杨鹏又雇了六个工人作为第二个玻璃窑的员工,和蔡怀水一起建玻璃窑。

蔡怀水建第二个窑子轻车熟路,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指挥工人们建好了窑子。第二个窑子一落成,杨鹏就让新窑子全力生产玻璃酒器。新建的窑子比老窑子多一个坩埚,将玻璃酒器的总产能扩大到了一个月六百套。玻璃酒器的招牌已经打出去,现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杨鹏对酒器的销售有了新想法。

杨鹏要搞一个拍卖会!

以拍卖的形式出售玻璃酒具,就能最大化每一批玻璃酒具的价格,实现最大的收益。拍卖会面对的对象,当然就是沧州和瀛洲的豪商们。沧州和瀛洲是南北漕运中转站,是商贾辐辏之地,豪商云集。这些豪商们买了杨鹏的无色玻璃杯可以转贩到大江南北,获利高于杨鹏自己在店里卖。杨鹏面对这些豪商拍卖玻璃酒具,一定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而且卖货给这些商贾们,实际上也是给他们赚钱的机会,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主意打定,杨鹏就找到许敏策,和他商量开拍卖会的事情。许敏策听到拍卖会三个字愣了愣,问道:“拍卖是什么意思?”“就是让买家竞价,价高者得!”“原来如此!”

许敏策早就听说了杨鹏新开发的无色玻璃产业赚钱,此时听到杨鹏要开拍卖会卖玻璃酒器,悻悻地说道:“贤弟买卖越做越大,各种点子层出不穷,愚兄都跟不上了。”杨鹏知道许敏策这是想要好处,笑道:“我这次把每月六百套酒具分成十二个份额,其中十个份额拿来拍卖。我把剩下的二个份额,也就是每月一百套酒器以三十两一套的价格供给许大哥,让许大哥贩到南方去赚钱,如何?”

许敏策闻言大喜过望,这一百套酒具贩到江南去估计能卖到四、五十两银子一套,刨去运费、钞关和人工费用,这一百套就是每月一千多两的利润。许敏策暗道杨鹏是个识趣的人,自己把他介绍给沧州县令没有错。

不过许敏策又琢磨:这无色玻璃酒器大量销售,卖到五十两的价格也是极限了,到时候肯定要动用自己在江南的人脉网络宣传,这一千多两银子赚起来倒是没有肥皂买卖那么轻松。

但有这么多钱赚,总是好事。杨鹏向许敏策让利,也有自己的想法。许敏策和那些当官实际上是一家人,许敏策在巡抚衙门里很有发言权,向许敏策让利实际上也是加深和巡抚关系的一种办法。

许敏策得了好处,微笑着说道:“贤弟放心,我这就向沧州所有大商人发下帖子,让他们到醉仙楼去参加拍卖!”顿了顿,许敏策又问道:“时间定在什么时候为好?”

“就后天下午吧!”而城西的醉仙楼里,此时却是温暖如春,十分干净整洁。三楼的大厅里摆了不少铜暖炉,让整个大厅保持在舒服的温度上,让聚集在这里的沧州和各地豪商们感觉不到寒冷。茶几上摆着的香炉里点着香料在烧,让整个大厅香气扑鼻。

杨鹏之前让醉仙楼的小二们按后世拍卖会的样子摆好了椅子,此时所有椅子都面对西面的戏台。沧州的豪商们来了一大半,坐在椅子上交谈议论着今天的拍卖会。

此前许敏策已经把拍卖会的规则写在了请贴上,这些大商贾们都知道今天的规矩。

“这拍卖真是个稀奇的事情!”“城主的新点子就是多!”“我今天就是来看稀奇的!”“别说,能买到城主的货是好事。看看许敏策,跟着杨鹏赚了多少银子?”“啧啧,今天说什么我也要买到一个份额的玻璃酒具!我卖到苏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