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大明:官居天子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科场答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入考场。

这个时候,赵禹的衣物已经穿好,头发也随意束了起来。

赵禹在官差的指引下,根据考引上的座位号,来到了自己的座位。

考生的座位,又叫号,或者号房,地方窄,三面是墙,一面敞开,里面有两块木板,一块用来坐,一块用来当桌子,两张拼在一起则可以当床。

考场内的号房,有三种是要命的。

第一种是临近厕所的‘底号’,所有考生共用的旱厕,那骚臭可以想象,如果被太阳再这么一晒,那味道......呵呵!

第二种是狭窄不堪的‘小号’,这种号房连转个身都难,在里面待个几天可见痛苦。

第三种是临时搭建的‘席号’,这种号房非常简陋,如果晴天还好,要是冷天或者雨天,极易受湿,哪还有什么心思考试。

凡是这三种号房,最是考生害怕遇到的。

赵禹好在考了个县试第二名,座位号是根据县试排名来排的,也就被安排在了一个尚好的位置。

在号房里坐好,赵禹随即闭眼调息。

早上这么早就起来了,又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是个人都会精神不振啊!

而考试最需要的就是好心情和饱满的状态,有了这两样,脑子才会充分活跃,考试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赵禹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

而在赵禹闭眼期间,天色也逐渐大亮。

“咚!”

这时,一道钟声突然在考场内响起。

赵禹精神满满地睁开眼,就看到有官差在分发笔墨纸砚和试题了。

洛尘拿到一应物什后,便看向了题目。

府试共有三场,第一场考四书五经,第二场考杂文,第三场考策论,前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考两天。

而今日这第一场的四书五经,共有两题。

第一题是根据四书中出的题目,写一篇八股文。

第二题是默写四书五经中指定的段落,并且解释其义理。

第二题就不说了,赵禹这些年在四书五经上下了大功夫,早已把它们背得滚瓜烂熟,默写是手到擒来的事。

赵禹主要看向了第一题的八股文题目。

“君命召,不俟驾而行。”

轻读出题目,赵禹会心一笑,心中对韩礼儒佩服得五体投地。

因为,这道题目正是韩礼儒给他的押题中的一题,赵禹之前已经破过题了。

此题出自《论语》中的乡党篇,整句句子是‘君命召,不俟驾行矣’,意思是‘君主下令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过去了’,体现了孔子浓厚的忠君思想。

韩礼儒之前跟赵禹说过,衡州知府李彦赋是个极为忠君的人,所以他给的一众府试押题,都是从四书五经中挑选出比较具有浓厚忠君思想的题目。

如今看来,韩礼儒果然是了解衡州知府李彦赋的。

心中有了把握,赵禹随即准备开考。

不过赵禹没有立即答题,而是拿起墨条慢慢研磨了起来。

磨墨一如磨心,它能够磨去人的心浮气躁,让人变得心静。

赵禹虽然对这道八股文有了些把握,但如何把这道题做得更好至关重要,而一颗平静的心对做题有着很大的帮助,所以他需要一颗平静的心去思考、去答题。

身体端坐着。

赵禹眼睛微闭,右手拿着墨条缓缓轻磨,心中则把前些日子写的这道题目的八股文细细打磨着。

考场内。

其他考生已是在落笔答题了,各个监考官在考棚间来回走动,监考着各位考生。

有监考官从赵禹的号房前经过,见到赵禹在闭眼研磨也未出声,只是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径直走过。

而这个监考官,如果赵禹注意到的话便会发现,他正是府学教授,王敬之。

只是,赵禹此时微闭着眼,全部心思都在打磨心中的八股文,并未理会外界的一切,也就没有看到。

直到良久,赵禹终于停下了研磨。

睁开眼,赵禹眼中清明,脸上古井无波,拿起笔饱蘸墨汁后,便朝草稿上落笔而去。

先是,赵禹把‘君命召,不俟驾而行’这道题目誊写在草稿上,然后进行破题。

赵禹没有犹豫,直接写下‘王请,度之’。

没错,这便是赵禹的破题,四个字!

这一句出自《孟子》,只是被赵禹分成了两句,‘王请’破‘君命召’,‘度之’破‘不俟驾而行’,度之有徒步行走的意思,刚刚好。

紧接着,赵禹开始承题、起讲、论述。

既然李彦赋是位极为忠君之人,那赵禹便投其所好,紧紧抓住‘忠君’的思想,列举古之忠君之士,进行论述。

而这道题目的八股文,赵禹之前在春溪客栈的时候就已经写好,而且还改过几遍,刚才写之前又在腹中打磨了一番,早就熟烂于心。

如今写起来,那叫一个荡气回肠,赵禹根本没有丝毫停歇,整个人神采奕奕,直接一气呵成。

这,便是有一个良好状态,并且做好充足准备的重要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