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港岛家族的诞生 > 第316章 【妹妹的婚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志超说道:“目前亚洲航运的年盈利,差不多两年还清。不过我打算继续造船,所以资金不足。我建议发行20%的新股,筹措资金发展!”

52%的股份,还不足够,要增加至60~70%。

因为即将到来的八年航运旺季,自然是要多吃一点。

小马登这时候说道:“是环球航运集团认购,还是公众发行新股!”

林志超说道:“发行给环球集团!”

小马登点点头,并无意外,这个时候发行新股,股民也不买账;虽然这个时候发行新股,环球集团比较划算,但这样做无可是非,毕竟这是集资的唯一办法。

总经理诺伯特自然也不会反对,他现在已经认可林志超这个老板,以及环球集团为母公司。

随即大家一致同意。

这样一来,环球集团将增至60.8%的股权。

至于代价方面,去年亚洲航运的市值达到了2.6亿,如今的市值仅剩下2亿,所以认购20%新股,大概需要不到4000万港币。

这笔钱,当然是去造新船,造一艘15万吨的新船。亚洲航运本来就是以后的油船经营为主要船只,所以自林志超入董事会后,一直坚持这种方针。

如今日本造船费用涨了不少,一艘15万吨油船,要价1500多万美金。

实际上,集资的这点钱不足,但林志超自然还能通过日本银行进行贷款之类的。

散会后,小马登找到林志超:“林爵士,隆丰投资的股票,你还需要不需要,我有意转让10%?”

小马登在这个时期,并不喜欢投资航运,虽然有和环球、汇丰合作的两家企业,但据林志超所知,小马登压根没有出钱,都是汇丰银行给予的贷款。

与此同时,整个六十年代,会德丰一直投资贸易、零售、地产等,经常资金不足,所以就套现航运资产来挪用。

而林志超就成了他的‘接盘侠’,他去年套现10%的亚洲航运,足足要了林志超2500万港币。

幸好今年股市跌下来,如今隆丰投资的10%股票,价值也就1200万左右。

因为隆丰投资,目前并没有发展,林志超还没有精力打理。

就算没有精力大发展,拿到手里的上市公司,将来也绝对有大用途。

“要!马登先生也知道的,环球集团没有上市公司,打算培养两家不错的上市公司,承蒙你成全,我们已经打算发展亚洲航运、隆丰投资。”

现在华人上市有些困难,哪像英资公司,将旗下子公司弄弄,很快就可以上市。

所以,说是华人在证券市场受到歧视,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香港会,就是英资大本营。

“好,这两家公司有林先生来发展,前景一定远大,我非常乐意转让。”小马登笑着说道。

每家公司,会德丰都留了一点股份,大概是8~10%,以后若是发展起来,会德丰的剩下股票也是水涨船高。

重要的是,这两家公司因为林志超的人脉,才算真正发展起来,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回到公司。

环球航运的办公室里,林志超还在思考环球集团如何发展。

环球集团,是母公司;

环球航运、寰宇航运、亚洲航运、华星航运、隆丰投资,是子公司;

还有很多孙公司,几乎都是每一艘船就是一家公司,足足几百家孙公司。最大的孙公司,当然是香港航空。

五家子公司当中:

环球航运是集团100%控股,也是运力最大,是寰宇航运的两倍多一点;这家企业不会上市,可以隐藏财富。

寰宇航运是和汇丰合作的企业,集团占股60%,运力是‘环球+寰宇’的30%多一点,也不会上市。

亚洲航运,将作为环球集团的旗舰上市公司,林志超会用心培育。

隆丰投资,七十年代再培育,可能将来会作为收购九龙仓的一个奇兵。

华星航运,目前经营着环球航运移交的胜利轮,六十年代后期打算改装成货柜船;这家公司以后专门发展货柜运输,会在70年代初集资上市,以后作为环球集团的货柜运输旗舰上市公司。

很快,林志超便有了发展头绪。

1967~1973年这八年时间,将是航运的高峰期;

1974~1975年这两年时间,是航运的低谷期,因为中东石油不卖给西方国家;在这段时间,林志超肯定要通过长期合同来避开这两年,要么就提前卖掉一些没有合同的船只。

1975~1978年,航运行情应该还行,可以继续经营;

1978年后,欧洲石油开采,特别是英国石油开采出来,几乎可以满足欧洲的很大需求;而日本由于遭到石油危机,于是大力储备石油,以及发展核电站,故运输力也减弱。

所以从1978年开始,林志超就得减船了,在八十年代初,最多不能超过800万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