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 第一四零章 我又不认识如果,砍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四零章 我又不认识如果,砍他

就算老弱妇孺占据五成以上,也能挤出好几千青壮。不算那些二线人员,光是最精锐的喽啰兵将近五千。其中骑兵超过一千,山寨是真的兵强马壮。

低沉的牛角号有规律的响起,主战喽啰迅速集合。那些二线战斗人员和后勤队伍都知道要打仗了。他们虽然不用上场战斗,但却各自的积极备战。

二线战斗人员严加防守,准备守城物资。

后勤队伍则是准备粮草,为下山的大军做准备。

分工明确,格尽职守,这便是山寨的军事变化之一。

山寨的武装力量全部集结,唐斌便挑选了最精锐的一千五百人,五百骑兵,一千五百步兵,押送着两百多坛千里香连夜下山,到指定地点解州(运城)集合。

而王进率队离开莘县,沿着特殊标记,追赶前面的斥候队伍。夜幕降临,却

借着皎洁的明月继续向前。终于在第二天凌晨的时候与己方斥候相遇。

只是没有发现朝廷人马的痕迹!

王进也没有气馁,率队径直奔西急行军,中午热的时候休息,傍晚时分,百来人并不投店,在野外安营扎寨,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情况允许下,甚至借着皎洁的明月,连夜赶路。

古代行军打仗,根据文献记载有据可查的,骑兵行军最高速度是日平均170到180里,这属于强行军,并非正常速度,而且极少有军队能达到该速度。

王进却切身体会,敢拍着胸脯说他做到了,而且超过了,算上连夜赶路,一天至少跑了两百多里路。

队伍犹如风驰电掣般,一路疾行!

终于在第二天的时候,斥候有好消息传来。

在陕州(也就是后世的三门峡市),发现朝廷兵马的痕迹,唐彪率队继续咬着,王进一面派人前往解州汇合唐斌,一面率队继续前行杀向朝廷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