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亲戚
而对于蒋圣磊的表现,舅舅蒋先兵是皱眉的,包括舅妈吴晓芳也一脸忧愁。
表哥蒋圣磊是在一家欧式家具公司做外贸业务员的。前两年公司效益好,工资很不错,听说一年都有12~15万,但这两年欧式家具行业走了下坡路,蒋圣磊的工作也变得不如意起来,现在一个月工资有8000就很不错了。
眼看着工资越来越低,蒋圣磊还找不到出路,所以舅舅舅妈对蒋圣磊的未来充满了担心。
看着舅舅舅妈这样子,苏洵的心也软了下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蒋圣磊也不是说多有问题,毕竟蒋圣磊是独生子,难免受宠一点。
于是苏洵又主动问道:“其实布料厂不合适也没有关系,我明年准备再做别的生意,到时候阿哥如果愿意帮忙,再来湖中也不迟。”
舅舅蒋先兵听到苏洵这么为自己儿子考虑,心里也有点感动:“谢谢你啊,阿洵。我们再考虑考虑,如果真要出去工作,主要还得考虑家人和孩子,毕竟小磊和小瑶都结婚了。”
苏洵:“确实,你们先考虑。”
林瑶:“其实......我倒是不需要考虑。我生得早,蛋挞都上幼儿园了,所以我还挺想去湖中见见世面的,苏洵,你需不需要财务或者出纳吗,表姐一直做财务方面工作的。”
其实苏洵回家后,就没少和沈雄兵联系,苏洵也知道了随着企业成为了规上企业,各方面的人员也要有所增加。
比如财务应该和出纳分开,苏洵需要一个信任的出纳,表姐林瑶就很合适。
而且公司做大了,亲戚多多少少也是要照顾一下的。
所以听到表姐主动请缨,苏洵立马答应了下来:“需要啊,财务方面有信得过的人很重要,表姐你要来?那表姐夫,你们不考虑生二胎了?”
表姐夫严继先,也是梧桐县人,目前是在一家螺丝厂做车间主任。
相比起表哥,苏洵确实觉得表姐一家更适合现在的潜力公司。
听到苏洵的调侃,严继先挠挠头说:“我也想啊,不过你姐不想生了。”
林瑶:“去,生了谁养,你养得起嘛。”
苏洵:“那阿姐去湖中,小蛋挞在家里谁带啊。”
这个问题,显然阿姨家是商量过了,只见阿姨蒋雪梅抢答道:“孩子你放心,我和你姨丈可以带。”
姨丈林有军也大手一挥:“小孩子我们可以带,你们想要去大城市发展就去,不用担心。”
苏洵看到阿姨家这么同心,也就好事做到底:“那要不,姐夫和阿姐都来湖中,如果都稳定下来了,再看看能不能把小蛋挞也接到湖中来上学好了。”
苏洵的话说到林瑶心坎里去了:“阿洵,不瞒你说,我们就是这个想法,就是不知道湖中上学麻不麻烦。”
苏洵:“幼儿园应该还好吧,我回去问问。”
林瑶:“行,我和你姐夫没问题,看你这边能不能安排。”
苏洵:“可以啊,我不是说了嘛,你们什么时候能离职就来我厂里上班。”
林瑶:“好的,那就这么说定了。”
表姐夫严继先也跟着满脸笑容地直点头。
看到林瑶和严继先竟然在饭局里就作出了去湖中发展的决定,舅舅蒋先兵一家感慨万千,不过蒋圣磊没动静,一家子人也不好在饭局上逼他。
商定了工作的事后,蒋雪梅又开始整事。
蒋雪梅:“苏洵,上次介绍给的女孩子是不是不喜欢啊。”
苏洵:“啊?也没说不喜欢,就是觉得不合适。”
听到苏洵这么说,蒋雪梅也没有多说什么,反而很理解苏洵的说法。
“哦,不合适嘛就算了,反正你现在条件这么好,女孩子还不是随便找。”
苏洵听到了阿姨的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得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妈妈,结果惹来的,自然是蒋玉芬的怒视。
一家人有说有笑地吃着拜年饭,吃得差不多了,苏洵也大方地拿出红包给小辈的西西和蛋挞一人2000元。
这数额在梧桐、方山两地明显是超标的。所以蒋圣磊和林瑶看到苏洵给这么多后,连忙拒收。
结果就是一顿拉扯,最后还是苏爸苏国强发话:“苏洵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给,这小子现在大小也是个老板了,好面子,给少了丢面子,你们就收下吧。”
蒋玉芬也出来助力:“收下吧,大过年的,推来推去让别人看笑话,听阿姨的,快收下收下!”
最后见长辈们都没有反对,蒋圣磊和林瑶才收下苏洵的“大红包”。
听着侄子外甥一声声“谢谢叔叔、谢谢舅舅”奶声奶气地问候,苏洵感到特别的满足。
......
*
*
*
而这样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了大年初六,父亲这边亲戚的拜年聚餐中。
席间,伯伯苏爱军看向苏洵的眼神那叫一个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阿洵,来,吃!多吃点。这些青蟹是大伯我特意去抓过来的。”
苏洵听后非常惊讶:“大伯,大过年的你还下海啊。”
“可不是?我也说让我爸别去了,他非要去,说是给你这个大侄子补补,我都要嫉妒了苏洵。”
回话的是大伯苏爱军的儿子,也是苏洵的大堂哥,苏诚宏。33岁。
苏诚宏也是干销售的,不过是家具销售,是广告销售。而姑姑家的二堂哥苏炳辉是广告设计,两人在一家公司,不过苏炳辉的性格很闷,倒是和苏诚宏截然相反。
在座的除了长辈,同辈的还有一个大伯家的堂姐苏晓敏,本来苏晓敏要去婆婆家亲戚那边拜年的,但为了苏洵,果断留在了家中。
“哈哈,谢谢大伯。”苏洵感谢道。
苏爱军笑得更开心了:“没事,都是亲戚,说这些干嘛。阿洵,听说你爸说你在湖中开了个布料公司啊?”
“对啊。阿哥阿姐工作不顺心的话,可以考虑去我那公司上班。”
苏洵已经看开了,反正都是这个意思了,与其让亲戚长辈不好意思地发问,苏洵觉得不如自己大方一点,主动伸出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