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算了吧。”刘长安连忙捣鼓着摇头,后来他仔细想了想,庞斑应该没弱到那种地步。
因为当初庞斑以半步陆地神仙,就能跟张三丰过招而不败。
想来在大都郊外,他故意示弱,或许是为了掩盖他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故意放在六大门派的人。
庞斑的眼中闪过一丝玩味,似乎对刘长安的拒绝并不意外。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看穿人心,“刘长安,你的成长超出了我的预期,但今日不战,他日江湖再见,你我之间,必有一场真正的较量。”
刘长安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庞国师,江湖之大,何愁没有机会?只是今日,我更愿意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前来武当。”
张三丰闻言,抚须而笑,“庞国师,长安,你们都是武林中的佼佼者,今日能齐聚武当,实为一大盛事。不如我们一同品茶论道,如何?”
庞斑哈哈大笑,“张真人此言正合我意。武当的云雾茶,我可是闻名已久。”
师妃暄和绾绾站在一旁,心中对刘长安的选择感到惊讶,同时也对他的从容和智慧感到钦佩。
随着张三丰的邀请,众人来到了武当的茶室。这里环境幽雅,四周摆放着各种盆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张三丰亲自泡茶,动作熟练而优雅,每一道工序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
茶香袅袅升起,众人围坐一桌,品茶论道。张三丰首先开口,“武学之道,讲究内外兼修,心与意合。国师,长安,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庞斑轻轻品了一口茶,赞道,“张真人的茶艺果然非凡。至于武学之道,我认为除了内外兼修,更应顺应自然,掌控天地之力,破碎虚空。”
刘长安则是微微一笑,“庞国师所言极是。武学之道,本就包罗万象,每个人对其理解都有所不同。在我看来,武学不仅是技艺的修炼,更是心性的磨砺。”
师妃暄和绾绾静静聆听,她们发现,这些武林中的顶尖高手,不仅武艺高强,对武学的理解也各有独到之处。这场论道,对她们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
茶过三巡,张三丰突然话题一转,“庞国师,我听闻蒙古近年来频繁征战,不知国师对此有何看法?”
庞斑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战争与和平,本就是世间常态。蒙古征战,也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强盛。不过,我更希望通过武学交流,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刘长安闻言,并没有开口。
师妃暄此时也开口,“我慈航静斋一直主张和平,反对无谓的征战。但面对蒙古和大秦的威胁,我和大隋也不得不做出应对。想来战争的残酷,国师也能明白。”
绾绾则是狡黠一笑,“和平固然重要,但有时候,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茶室内的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凝重,但很快又被张三丰的一句话打破,“诸位,今日我们不谈国事,只论武道。”
众人纷纷点头,继续品茶论道,交流各自的武学心得。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直到夕阳西下,众人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茶室。
师妃暄和绾绾走在武当后山的路上,她们的心中充满了感慨。这次的武当之行,不仅让她们见识到了顶尖高手的风采,更是对武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妃暄,你觉得今日的论道,谁的见解最为深刻?”绾绾突然问道。
师妃暄沉吟片刻,“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独到之处,很难说谁的最深刻。不过,张真人的内外兼修,庞国师的顺应自然,以及刘长安的心性磨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绾绾点头,“确实如此。这次武当之行,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两人边走边谈,直到月色升起,才回到了她们在武当后山的住处。
其他人均是离开,唯独刘长安被张三丰留下。
“长安,你怎么回来了?”
之前刘长安离开得那么决绝,在张三丰看来,刘长安不会再返回武当。
此刻,除了刘长安和张三丰外,就连武当七侠也已经离开。
听到张三丰语气中甚是关怀,想到自己在武当的那些日子。
这时刘长安实在没办法说违心的话,当即他向着张三丰抱拳:“张真人,小子这次路过,是想和石兄弟以及师……张五侠告别。上次回武当,石兄弟没回来。我这次回武当,只怕下次不一定……”
说着这里,刘长安声音有些哽咽,已然说不下去。
在刘长安的计划中,这次回大明,他准备携带阿秀和王语嫣,以及怜星归隐。
趁着归隐之前,看望几位老朋友。
作为兄弟的石破天,以及师傅张翠山,自然是刘长安必须拜访的人选。
张三丰颔首点头,咳嗽一声,说道:“长安啊,你的选择是对的。而今,大陆动荡不安,蒙古铁骑多线作战,大秦也在扩张。将来若是没有雄主出现,必然是大秦、蒙古和大明三国涿鹿九州大陆。国战之下,就算是武当和少林,未必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