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次的交换俘虏,现在淡水城和大员城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万。
而剩下的荷兰俘虏也基本上全部是普通士兵。
现在提出要用五千荷兰盾赎金挽回一个士兵。
近六千名士兵需要用三千万荷兰盾来赎回。
这可是一笔天价的赎金。
而对方却能答应,这让朱君洛有些不敢相信。
从缴获的记录中得到的信息来看,整个台湾岛一年的获利也不过是几百万荷兰盾而已。
朱君洛从中嗅到了危险的气息。
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大不了连他们在爪哇的殖民地也一并拿下。
等这些荷兰的运输船走后。
朱君洛就下令各分舰队近期将巡航的范围缩小。
同时让蛟龙卫和蛙人做好准备。
而在岛上淡水和大员两地,经过半个多月的建设,已经建造了很多房屋。
足够五十多万人居住。
除了现有的三十多万人口,还有很多富余的房屋。
工匠的人数也将近两万人。
朱君洛将近两万工匠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别将这些工人安置到港口和矿山等地。
在龙城工匠和技师的带领下,开始建造造船厂和钢铁厂。
荷兰人留下的矿山和冶炼工厂已经初具规模,虽然和龙城相比差一些。
但也有很多领先的技术。
改建的过程中,龙城钢铁厂的技师将两者的优势进行整合。
原先荷兰人在这里的船厂中已经可以建造八百吨的战舰。
而且在战俘中也有很多会造船的工匠。
甚至有不少荷兰战列舰上的工匠都参与过战列舰的建造。
朱君洛让舆情司将交换俘虏的赎金价格已经向这些俘虏宣布。
这些被俘的荷兰士兵们中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却沉默。
经过舆情司的调查后才知道,高兴的人大多是水手和士兵。
而那些知道这个消息反而沉默的人却大多是工匠。
原因是水手和士兵大都参与过劫掠,都有丰厚的家底。
荷兰政府一定会让这些士兵的家人出钱来赎人。
而大多数工匠却只是领着固定的薪水。
薪水也只够他们养家糊口。
这笔赎金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们同样很清楚荷兰政府和东印度公司不会为他们支付这笔高昂的赎金。
最后他们的命运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最好结果也不过是在矿山充当劳工。
但是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里居然要雇用他们,薪水甚至比他们以前还要高不少。
很多人犹豫,但也有不少人积极报名。
很快就有六十多名荷兰造船工匠被这里的船厂雇用。
虽然还处于监视之下,但生活待遇已经和这里的其它人基本一样。
比起还在战俘营的其它荷兰士兵简直不要好太多。
甚至比他们以前在荷兰海军的待遇还要好很多。
朱君洛特意嘱咐舆情司,监视这些人的同时,也要给他们尊重。
他很清楚这个时代的欧洲人很少有家国的观念。
尤其是这些远离家乡的殖民者,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
如果这里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收入,并给他们同等的尊重。
他们会很乐意留在这里。
至于安全问题,舆情司一旦查出奸细,会立即处决。
同时也会密切监视这些人。
火炮铸造厂也已经开始运转生产,在龙城来的工匠们的带领下,对火炮铸造厂又进行了扩建。
新建了造枪和火药的车间。
很快这里就能生产出第一批武器装备。
除了工匠以外,其它人一部分在矿场采矿。
更多的人都去开垦荒地,修建水利工程。
朱君洛并没有将原先的甘蔗种植园改成种植粮食作物。
而是在其它区域开垦荒地,修建水利。
这里有着大片的肥沃土地。
而之前的荷兰人却苦于人口不足而没有充分开发。
现在这里的人口几乎翻了一倍。
再加上龙城农业协会的成熟经验。
土地开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之前荷兰人历年来的总和。
而台湾岛气候适宜,农业作物生长效率非常高。
能达到两年五熟或者一年三熟。
宝岛的称呼可不是白来的。
现在才五月末,用不了几个月,这些开垦的土地上就会收获大批的粮食。
虽然朱君洛不是对历史非常熟悉。
但他也知道这个时代的粮食有多重要。
尤其是烽火遍地的中原大地上,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人饿死。
而正处在小冰河期的北方,本就粮食产量低得可怜,再加上这些年连年战乱,现在估计已经是赤地千里了。
所以朱君洛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全力开垦荒地。
虽然现在兵力捉襟见肘,也不能大肆征兵,而是将绝大多数人放在农业上。
现在朱君洛的唯一念头就是能开垦多少土地就开垦多少。
反正这里的土地养分充足,水分充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