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生大唐,被迫成为名将东征西讨 > 第618章 挨了叛军一记耳光的李隆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18章 挨了叛军一记耳光的李隆基

十中有二三是实事都要烧高香,根本指望不上。

能调动的只有驻守在长安的禁军。

可大唐对外征战几十年,又在各边地立了方镇。

不但大唐军中的精锐都在各边地方镇,还因开销问题彻底放弃对禁军的操练与武备。

飞骑、弓广骑以及其他几军空有五万数目,常年不经战事,已经完全沦为仪仗。

可以说战力不是低,而是非常低。

光指望这五万人马抵御如狼似虎的叛军,会败的要多惨有多惨。

能够依靠或是能抵住边军的也只能是边军。

而最方便调动也是最能打的,其实就是辽东的边军。

可李隆基显然已经不信任罗一。

而且罗一做得事,也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

辽东那边的边军就算能调动也不敢调。

那些只认罗一的蛮兵能不跟着河北一起闹起来,消停留在辽东就算是对大唐立功了。

朝堂能够指望的只有河西,陇右,以及朔方这三镇的边军。

而边军之所以称为边军,就是因为身担沉重的守边重任。

其中朔方还好一些,突厥人倒下后,回纥人与大唐关系不错,边地不那么紧张。

但河西与陇右面对的却是韧性极强,也是大唐最难缠的对手,蕃人。

这两镇留下驻守必须的兵力,最终三镇可调的兵力最多只有十万。

不然叛军还没打掉,就要承受蕃人又打上门来的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

而抽调这十万边军,上嘴气一碰下嘴皮说的轻巧。

可实际上琐碎的事情极多,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首先各镇要确定派哪些兵留下驻防,哪些兵过来平叛。

定夺下来后,又要准备辎重急行至长安。

到了长安集结整顿后,再奔赴战场抵抗叛军。

没有一个月的功夫,根本做不完这些。

可以河北骑军的战力,这一个月的功夫,足够打下潼关,甚至直抵长安城下。

想要守住关中,就必须在驰援的边军赶来之前,在中原之地尽量迟滞叛军。

可就算是主防,也需要有兵才行。

这样问题就又回到了起点。

如果有兵可用,也不至于抽调边军回来。

唯一可行,或者说可试的办法,就是招募大量新兵。

用性命硬生生往里填,来挡住叛军过河,拖到西军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