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深蓝公司的招聘海报悄然出现在各大高校就业网和论坛的显眼位置。措辞充满诱惑:
“加入深蓝,定义下一个智能纪元!”
“探索AI创造力的终极边界——非结构化人类智慧赋能计划!”
“顶尖薪资,全球视野,解决人类级难题!”
反响却像投入深潭的石子,只激起几圈尴尬的涟漪。
在最大的程序员论坛“极客深渊”上,深蓝的招聘帖下,嘲讽迅速盖过了零星的好奇。
码到成功:“非结构化人类智慧?听起来像是把AI送去上文学鉴赏课?深蓝不是搞硬核AI的吗,画风突变啊?”
算法搬运工:“笑死,‘幻想精华’喂养?这是招AI训练师还是招网文编辑?还‘通晓神话哲学者优先’?我刷了三年LeetCode不是为了去给AI讲《山海经》!”
Offer收割机:“薪资倒是真香,但这职位描述看得我云里雾里,怕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者是老板拍脑袋的‘创新’项目,活不过试用期那种?溜了溜了。”
内推小王子:“楼上+1。有朋友在深蓝做传统架构,说最近实验室那边神神叨叨,整天讨论什么烛龙基因、水墨留白算法…感觉像误入修仙小说片场。谨慎投递。”
线上遇冷,宋安将全部希望押在了即将开始的线下名校宣讲之旅。
第一站,国内顶尖的华国科技大学。能容纳五百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空气里都是顶尖学府精英们特有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期待。
宋安一身剪裁合体的深色西装,站上讲台,沉稳的气场暂时压住了场内的嘈杂。
“各位未来的科技领袖,下午好。今天,深蓝公司带来的,不是又一套更快的芯片,或者更精准的识别算法。”
宋安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我们带来的,是撬动AI创造力天花板的钥匙——一场关于智能如何真正理解并超越人类想象边界的革命。”
灯光暗下,巨大的全息投影亮起。开场是深蓝基于传统科学文献生成的标准方案——严谨、高效、符合预期,引来台下几声礼貌性的赞叹。接着,画面切换。
左侧是《山海经》中关于“烛龙”那“视为昼,瞑为夜”的古老文字描述和一幅充满蛮荒气息的插画。右侧,深蓝生成的“跨物种光敏神经耦合基因编辑模型”复杂结构缓缓旋转,流光溢彩,充满了生物与能量融合的奇异美感。
“请看,”宋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昂,“这是深蓝在‘阅读’了大量神话文本后,受其隐喻启发,自发构建的基因编辑新思路!它突破了…”
“噗嗤——”台下不知哪个角落,清晰地传来一声憋不住的笑。
紧接着,像是点燃了引线,窃笑声、交头接耳的议论声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开来。
“烛龙?睁眼白天闭眼晚上?这…这真不是修仙炼丹专业招生宣讲?”
“我的天,我还以为深蓝多硬核呢,搞半天是神话故事AI版?”
“宋总是不是被什么民科忽悠了?这玩意儿能发Nature还是能落地啊?”
“浪费时间…有这功夫不如去隔壁听星海科技的自动驾驶专场。”
宋安脸上的笑容微微僵住,但他迅速调整,声音拔高一度,试图压下噪音:“诸位同学!这不是儿戏!这是深蓝在吸收非结构化、隐喻性知识后展现的创造性联想能力!
请看它在信息压缩算法上的突破,灵感直接来源于华国水墨画的‘留白’意境!”
屏幕上展示出“留白算法”与传统压缩算法的数据流对比图,深蓝的版本在关键节点刻意制造了优雅的“信息空腔”,整体效率曲线陡峭上升。
然而,回应他的,是台下骤然亮起的一片刺眼白光——那是数百名学生几乎在同一时间低头点亮了自己的手机屏幕。刷朋友圈的、回消息的、看股市的、甚至打小游戏的…报告厅瞬间化作一片冷漠的光之海洋,只有前排零星几个学生还在勉强抬头看着投影,眼神也大多充满了怀疑和不耐烦。精心准备的“震撼级”技术亮点,在功利而现实的年轻精英们面前,成了一个巨大而尴尬的笑话。
宣讲后半程,宋安几乎是凭借着强大的意志力在支撑。提问环节,寥寥无几的问题也都围绕着“贵司核心盈利模式是什么?”、“这个项目预计多久能产生实际商业价值?”、“招聘的工程师具体写什么代码?不会是给神话故事写注释吧?”。
宋安的回答专业而诚恳,但台下那弥漫的、无声的轻视,像冰冷的潮水,几乎要将他淹没。他清晰地看到,离场时,几个学生随手把印制精美的深蓝招聘宣传册,揉成一团,精准地投进了门口的垃圾桶。
离开辰星科大,团队的气氛压抑得如同铅块。宋安沉默地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城市光影,霍桑则一遍遍翻看着宣讲会后的简历投递后台数据——辰星科大场,有效简历:7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