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是范吉射和中行寅先坏了贵族,他们竟然邀请外部诸侯干涉晋国的内政,不止在正义的这一关过不去,还恶了智氏、魏氏、韩氏以及其他家族。
在过去,哪怕是斗得最凶的时候,不见任何一个卿位家族将其他诸侯牵扯进来。
这种情况下,范吉射、中行寅哪怕最后能在内战中获胜,晋人也不可能对两人产生爱戴,晋国失去霸权成了必然,未来还将受到各诸侯的挟恩图报。
有过相关的例子,郑国和齐国发生内战,邀请外部诸侯干涉,结果是郑国从一流强国沦落成为二流国家,齐国干脆就失去了霸权,后来也一直遭到外部诸侯干涉内部事务,落得当前的下场。
“赵毋恤年纪太小,根本分不清楚整体态势,选择一再挑衅智宵,不止个人要被列上敌对名单,也会让智氏更加针对赵氏。如果不是形势限制,仅在这一次智宵就能让赵毋恤战死得合情合理吧?”魏驹心想。
论起来,魏驹一点都不想跟赵毋恤合兵出击,怕的就是智宵着实烦透了赵毋恤的一再挑衅,反正是赵毋恤主动求战,索性让赵毋恤求仁得仁落得一个战败身死的下场。
在这种心态下,魏驹变得只能求稳,哪怕无法消灭齐军,也不想给齐军有埋伏自己的机会。
“推进!”魏驹心情很不爽,语气自然也就显得僵硬。
得到命令的魏氏所部以及赵氏所部,魏氏的士兵率先向前拉网推进,赵氏的士兵则是在赵毋恤也出声后才行动起来。
魏氏的士兵在前,前方的队形比较松散,主要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有站位松散的魏氏士兵,肯定也就有站位相对密集的魏氏士兵,后面的魏氏士兵会在前方袍泽发出预警之后,看情况再决定向前或是退后。
因为魏氏所部推进不快的原因,看得赵毋恤频频皱眉。
“如此方式,齐军……恐得知我军到来,早早远离。”赵毋恤说道。
四千七百多位晋军,他们之中的两千人进行拉网搜寻,剩下的人则是作为预备队。
齐军既然选择藏匿,怎么可能不在藏匿地点的外围安排岗哨?或许在晋军到来时,齐军第一时间就已经知道了。
魏驹懒得跟赵毋恤解释。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不就是主将与军佐意见不同,魏驹怕赵毋恤坏事,带着一种能找到就找,找不到就应付了事的心态嘛!
这可不能怪魏驹,他的心态就是哪怕无用功,起码比被埋伏落得损失惨重,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有这种心态的魏驹,其实找到作为一路主将的诀窍,难以立功为前提,保证获得一个但求无过的结局。
魏氏与赵氏的士兵不断推进,速度方面真的显得极其慢,看上去一点都不像有心完成任务的样子。
森林的环境异常复杂并不是他们推进缓慢的主要因素,走在前面的魏氏所部,他们事先被嘱托一切以小心为上,发现异常立刻报告,纵队之间的距离一直保持在一箭之地,怎么可能快得起来?
魏驹和赵毋恤跟随部队缓慢前进。
搜索部队忙活了一整天,不知道是没有用心,还是齐军根本没有躲藏在这一边森林,一再忙碌下来变成无功用。
一直到傍晚,今天的行动没有任何收获,对于魏驹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结果。
部队在夕阳西下之前就已经退出森林,退到了来时搭建的营盘。
“看来齐军并不在此处?”赵毋恤主动过来魏驹的营帐。
魏驹只是跟赵毋恤打了声招呼,重新思考行动的规划,并不做多余的搭理。
没有找到齐军,不代表齐军不是躲在这边,极可能是他们搜索的方位错误了。
关于这点魏驹没有打算跟赵毋恤多说什么,很希望找不到齐军,三天之后率军撤回去跟本部会合。
赵毋恤又说道:“不知此部齐军是否知晓宗楼所部溃逃消息?”
阿泽的范围极大,本身也是处于齐国国境之内。
因为大火和浓烟的关系,晋军知道逮住了宗楼所部,可是后面宗楼带残部深入阿泽,晋军哪怕是窥知宗楼就在那边,等待大火熄灭和烟雾散去,再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
那一场火很大,另一路齐军眼睛该是多瞎才没有看到?所以根本不用宗楼所部的溃兵告知,他们也绝对知情,被迫改变原有方案,会做出什么选项则是相当不好说了。
魏驹现在最希望的就是找不到目标,双方各自做无用功,保存实力一直到新的交战爆发,或是全军无损地各自退兵。
然而,魏驹的希望破灭了。
“宗子,外围暗哨赶回预警,有大批齐军抹黑逼近!”魏仄来得匆忙,汇报的消息却是足够劲爆。
魏驹一点心慌都没有,心里暗自叹息了一声,嘴上下令:“唤醒全军,即刻备战!”
发现齐军踪迹?赵毋恤肯定需要回到本部,走之前满脸诡异地说道:“却被宵料中!”
料中什么了?
智宵之前提到过,国夏所部的齐军败得异常憋屈,没有什么比用“以彼之道还治彼身”的方法,能够来更好地重振齐军的士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