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不是只有后世的儒懂得因时应变,他们学的是前辈啊!
突然有一天,回去楚国的弟子急冲冲地来到村子,告知楚君轸想要聘任孔丘的消息。
当时,孔丘显得异常激动,到底是激动总算能够再次做官,还是激动自己的学说得到楚君轸的认可,应该是后者居多,或是两者皆有之?
总之,孔丘很急迫地想要前往“郢”都拜会楚君轸。
至于说拜会楚君轸的时候要讲什么,孔丘又不是第一次面见君主,无非就是那些话而已。
孔丘不知道的是,自从楚君轸有意聘任之后,楚国令尹子西仅是时隔两天就派人到处吹嘘孔丘的才能,尤其是派人到陈国与蔡国大肆吹嘘。
子西派到陈国和蔡国的人,他们不止吹嘘孔丘的能力,还进行了加料,提到一旦孔丘在楚国为官,就是陈国、蔡国灭亡之时。
陈国、蔡国早知道楚国有灭亡自己的意图,原因是楚国对陈国、蔡国玩的手法,出现在很多已经被楚国吞并的国家。
那一套手法就是楚国先出兵消耗掉那些国家的兵力,迫使那些国家认输,再派人到战败国为官,达成这个渗透目标,接下来就轮到进行吞并了。
如果不是楚国真实强大,重复了第二遍的方法,到了第三次想使用估计进行不下去?
奈何就是相比那些国家来说,楚国真的太过强大,导致那些国家反抗就是立刻灭亡,假装没有发现还能多活几年。
大多数国家的君臣选择了缓慢死亡,临死之前再好好享受一番,结果就是弱就越弱,直至国祚被灭那一天的到来。
心态急切的孔丘没有忘记向那位陈国贵族辞行。
这位陈国贵族正好想去拜访孔丘,不是责难孔丘为什么要帮楚国灭掉陈国,主要是想进行巴结,好在陈国被灭之后保有现在的家产以及权势。
因为孔丘并不知道子西派人在陈国和蔡国到处散播消息的缘故,两人鸡同鸭讲了好半天,互相辞别之后,孔丘便急不可耐地带着弟子出发了。
他们来到蔡国的边境,讶异地发现沿途有着众多黎庶,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
“应是师孔贤名远播,陈人不舍师孔离国,方来相送?”
“既是慕名而来,为何不往村子。”
“大兄如此一说……,我怎看黎庶面色凶狠?”
“果真如此啊!”
本来想在《论语》记录孔丘得到陈人相送的弟子,收起了手中的笔与竹简,手摁在剑柄上,随时准备进行反击。
孔丘一开始看到那么多人,一样以为是来相送,走近了一看,看到黎庶脸上表情才察觉到不对劲。
“诸位,可是丘在陈有所冒犯,抑或存有何等误会?”孔丘走到了一些陈人面前,温言进行询问。
结果有人喊了句:“我等乃是蔡人。”
啊呀!?
有弟子前往蔡国以物易物不公平?
还是说冲动的弟子在蔡国与蔡人有过冲突?
孔丘等人有去过蔡国,可是真的没有干过伤害蔡人的事情,搞不懂蔡人为什么会对自己等人面露凶恶之色。
人群之中,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杀孔丘,保蔡国!”
这里的对话使用的是蔡国的读音,孔丘等人在陈国与蔡国的边境住了有一段日子,说蔡国口音或许麻烦,听起来还是能够连蒙带猜搞懂意思的。
刹那之间,蔡人没有蜂拥向前,仅是少数的人往前冲,倒是一众门徒尽数拔剑或是拿起其它武器,吓得那些往前冲的蔡人不是停在原地,便是来一个转身往后跑。
孔丘最为风光的时期,不是在鲁国当司寇,反而是刚出鲁国有近三千名弟子跟随。
当时,孔丘走到哪里都被视为上宾的理由很现实,三千弟子就是一支战斗力有保障的军队,小国哪敢轻易得罪呢?
来到陈国与蔡国边境恰恰是孔丘稍显落魄的岁月,身边的子弟仅是剩下三百来人,日子不好过的情况下不说个个面有菜色,一身肌肉消了两三成总是有的。
穷文富武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进行练武?营养跟不上的话,练的不是武,玩的是命!
哪怕包括孔丘在内的一众人看上去营养不良,问题是要看跟谁相比。
当代的黎庶别说一日两餐,更可能是有一顿没下顿,很难得才能吃饱,身体素质肯定堪忧。
他们只是普通的黎庶而已,大字不识得一个,什么大道理听不明白也讲不出来。
因此,他们在面对孔丘的一众门徒亮出武器之后,哪敢上去搏命?
孔丘喝止要冲上去的弟子,对着蔡人行了一礼,问道:“可有贤达?”
什么贤达?有的话,估计是这一出的策划者,他们肯定不敢站出来啊!
孔丘还想再说点什么,有人发出惊呼,也有人发出欢呼。
原来是陈国的方向来了更多人,他们同样是作为普通黎庶的陈人,数量方面足足数千。
这一下,不止孔丘感觉到不对劲,好些弟子也根据事态发展猜测有人想要谋害他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