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365章 会盟仪式展开当天的幺蛾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5章 会盟仪式展开当天的幺蛾子

如果是站在会盟台顶端的平台,一眼看去四周全是列阵静立的战车与士兵,到处都是旌旗飘飘。

就是吧?某个区域空出了一块,看上去显得极为碍眼。

智宵在哪?他与其余卿大夫都在晋君午的军帐之内。

“吴君不忿,遭伍员劝阻,方无闹事之举?”晋君午说的是刚刚传来的消息。

不是说了吗?哪一方离会盟台更近,代表谁的实力更强。

并且,吴国来的时候就表现出要抢夺盟主之位的架势,后来没少派人去列国走动,游说或威胁诸侯站到自己这边。

以今天的结果而论,在会盟台站岗的是晋军,会盟台四周第一层的也是晋军,显然吴国没有达成想要的目的。

晋国这边肯定会打压吴国,只是不能做得太过分,仍旧将吴军安排在除了晋军之外的第二梯队位置,与齐国、宋国属于并列。

排在第三梯队位置的诸侯国,他们是郑国、秦国、鲁国、卫国。

余下像是杞国、邾国、薛国等等的诸侯国,他们挂在了第四梯队……也就是最外围。

楚国?他们并不是正式参与会盟的一员,只算是一种派人前来观礼,不在梯次划分之列。

因为晋国将吴国划到了齐国、宋国的一档,夫差才会再一次暴怒,到现在都还没有让吴军正式入场。

吴军没有入场,便是诸侯没有前往会盟台的原因了。

晋国君臣临时开小会,为的就是解决吴国搞出来的麻烦。

其余列国,他们的君臣肯定也在谈论吴国闹出来的幺蛾子,等着看晋国君臣怎么处理,少不得私下进行议论,类如晋国到底行不行,吴国又会多么蛮横。

赵鞅不得不出声,说道:“臣已遣人催促吴君。”

晋君午问道:“催促有用?”

这事要是没有妥善解决,无疑是给会盟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晋国元戎又是这一次会盟实际主持者的赵鞅,不止会在史书上留下黑点,于当代也会成为一个笑话,最为丢脸的则是整个晋国。

事关整个国家,智宵没有打算藏着掖着,开口说道:“吴君或将要求值岗者划分一半,吴军与我军并立。”

这一点绝对不独独智宵想到了,其余人肯定也有类似的明悟。

在会盟时期要求并立有相关的例子,晋国与楚国的“弭兵会盟”就发生过了。

鉴于第一次“会盟”期间晋国和楚国打得筋疲力尽,暂时谁都奈何不了谁的事实,首次“弭兵会盟”确实是由晋国和楚国一起充当“执牛耳者”的身份,到第二次“弭兵会盟”晋国才没有让楚国得逞,等于争霸以晋国获得胜利而告终,此后晋国与楚国再无发生规模浩大的会战。

晋君午大声喊道:“寡人绝不允许!”

晋国还没有跟吴国真正交战过,对吧?

吴国打赢楚国是一回事,晋国也不止一次打赢楚国。

哪天吴国能击败晋国,再来提出并肩而立的要求。

不止晋君午不会同意,便是普普通通的一名晋人都不会接受,要不然就是侮辱牺牲在争霸战争中的一代代人,牺牲者的鲜血就白流了。

赵鞅沉声说道:“请君上出行!”

吴国的人没有达成诉求,不愿意在正式展开会盟场合出场?那他们干脆就不用出场了!

晋君午站起来,有寺人走上去帮忙校正衣冠,随后迈步走出军帐。

众卿大夫按照卿位排序跟在晋君午后面,与站在外面的一众贵族会合,再各自登车。

自然会有人去通知各诸侯,让他们率众前往会盟台,其中包括通知吴国一方。

至于吴国君臣愿不愿意来?晋国这边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预案。

在晋国君臣来到会盟台之后,晋君午并没有立刻登顶。

进行会盟又私自率先登顶这种事情,仅是发生在齐国与鲁国的会盟。

当时的齐国纯粹就是欺负与埋汰鲁国,用实际行动展示不将鲁国当一回事,要不然不携手登顶是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那个时候,鲁定公看到齐国出动两千乘战车在会盟现场,鲁国这一边只有五百乘战车,默不吭声上去与齐君杵臼(齐景公)见面,也就是选择受辱了。

一同在场的孔丘直直悲叹礼崩乐坏,齐国实在是欺辱鲁国太甚,但也就只能悲叹,其它无法做更多。

得到通知的列国之君先后过来,来了就围到晋君午身边,各自见礼完毕也没有进行交谈,站在原地等候正式登台的那一刻。

沉默的诸侯肯定要注视周边,他们在看晋军的军容,判断晋国到底还行不行。

所以说,参加会盟的列国将本国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显得极其有必要。

哪怕是一种打肿脸撑胖子,起码是一种实力的展示,或许还能震慑到有敌意的诸侯国,免除掉一场战争的爆发。

大多数诸侯的目光一直在智氏的部队来回注视,他们一定是在脑子里评价智氏甲具的优劣。

什么铁是恶金,不堪用等等,随着智氏拿出成品投入战争,早没有诸侯会用过去的认知用在现如今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