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下的智氏是很强大,可是智氏与韩氏的联盟有点名存实亡的趋势,还有一个态度不明的魏氏在旁,仅以表面情况来看,赵氏面临的环境其实不比对上范氏、中行氏恶劣太多。
魏驹压低了声音,问道:“我等盘算可能已被赵氏洞悉?”
智宵用意外的表情看着魏驹,反问道:“因何有此问。”
魏驹说的是智氏和魏氏要联合分裂晋国的事情。
“……”魏驹被智宵反问,问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智宵说道:“遑论无有败露,你我可有退缩可能?”
魏驹笑了,朝智宵行了一礼,加快脚步赶回自己的营区。
造反这种事情历来就是有进无退,一退不止敌人要清算,以前的合作者也会瞬间变成死敌。
所以,一旦真的在干造反的事业,只有头铁往下莽了。
翌日。
智宵率领包括智氏、魏氏和齐军、卫军、滕军、邾军离开。
分出来的这一支诸夏联军之中,以智宵为主将,晋国下军佐魏驹和齐国大夫司马穰苴作为副手。
智宵在得知齐君杵臼将司马穰苴派过来的时候,其实是感觉挺意外的。
什么时候两个人还率军在战场上打生打死,才过多久反而成为上下级了。
驻扎在鲜虞平原的诸夏联军,营盘距离仇由边境约三百里,以正常行军速度的话,路程中都是平原的地貌,走起来起码要耗费三天左右。
诸夏联军的分兵无法瞒过狄人与楼烦联军,智宵事先让魏驹、司马穰苴大肆收集马匹和车架,无法让全部的士兵以车架代步,便集中起所有车架搭载一万五千部队作为前锋,剩下的人再徒步急赶。
如果两地相隔千里以上,智宵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安排,原因是距离偏长的情况下使用马车代步,速度真的不比徒步行军快多少,极可能徒步的部队抵达,马车代步的部队还在后面。
论起来,马真的比人娇贵,人面对各种情况还能咬牙忍受,马拉个稀都能直接废掉。
想要让马连续行军,一走就是没有停顿的两天以上?吃的东西要非常精细,抵达地头信不信马离废掉也差不多了。
所以,什么日行千里,其实就是不在乎马的死活,将马当成了一次性的消耗品来用。
至于说什么马连续奔跑十几个昼夜,到底是什么马能够那么牛逼啊?
现代科学已经验证过,马用时速较小地奔跑,最多也就连续跑两天,事后不精心修养立马废掉,经过精心修养也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恢复得过来。
所以,短途人跑不过马,长途马是跑不过人的,距离越远马的耐力越差。
司马穰苴让驭手驾车离智宵所乘的战车更近一些,大声喊道:“晋卿。”
智宵闻声转头看去,拱了拱手算是行礼问候。
司马穰苴问道:“为何如此之赶。”
智宵干脆让驭手将战车驶到一边,缓缓地降下速度,等待司马穰苴靠近了才说道:“灭仇由乃是必行之举。”
说来也巧,正版历史上仇由就是智氏灭掉,并且屯驻军队实施管控。
不过,在正版历史上,仇由被灭是前457年的事情了。
当时智瑶与赵毋恤的斗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智瑶灭掉仇由的根本原因是想前后包夹赵氏的“晋阳”地,意图暴露让赵毋恤不惜代价拉拢魏氏和韩氏,加速了魏氏和韩氏倒向赵氏的进程。
司马穰苴的智慧不比任何人差,压低声说道:“此战并无灭中山国之可能。”
换句话来说,极可能连打疼中山国都有难度,晋国即便是将仇由灭掉,不实施驻军的话,很快仇由又会复国;晋国在仇由驻军,中山国怎么可能忍受侧翼有那么大的威胁,一定会一再试图夺回仇由,晋国不怕仇由变成一个晋人和狄人的绞肉场吗?
智宵从不认为除了自己之外,其余人都是傻子,只能笑着说道:“此次会盟,我(晋国)目的已成。攻打中山国、仇由,不过顺手而为。”
说到底,不过是强行挽尊而已。
司马穰苴听得一愣,随后不悦地说道:“此举固然折损吴国颜面,于伯国亦是自伤之举。”
也就是说,哪怕晋国是为了算计吴国才召开会盟,晋国是成功让吴国丢了一次大脸,但是没有在中山国讨到便宜,一样会折损晋国的威严。
司马穰苴又说道:“伯国君臣以为仅此便可使吴国退缩?”
智宵知道司马穰苴十数年来在齐国过得并不如意,没有晋国重新针对齐国,将齐国给逼到了墙角,其实也没有司马穰苴重新出山的可能。
这一次会盟,晋国暂时打压下了吴国的嚣张气焰,短时间吴国不敢再张嘴闭嘴要争霸,只是吴国才不会那么容易放弃争霸。
吴国不敢再直接挑衅晋国,谋求北上的态度不变,有变化的只会是盯上齐国往死里咬。
“大夫不必多言,非是因我(晋国)而使吴国冒犯齐国,乃是我(晋国)强你(齐国)弱,吴国必然与齐国交恶。”智宵直接点明,说道:“若齐国求援,我(晋国)当助齐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