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的商贾来自哪里?可以将他们视为卫国贵族的“白手套”之类。
且不论卖给入侵者粮食的人是谁,进行入侵的又是谁,军需物资的买卖就是那么进行的。
诸侯怎么就能坐视?因为他们出兵前往某处,一样是就地采购物资。
要说有什么其它,除了既定习俗之外,要讲的是根本无法禁止,甚至遭到入侵的一国之君自己还会主动提供粮食给入侵一方的军队。
搞笑?不不不,这是历史的真实情况!
宰予就一个意思,智氏入侵秦国别想获得就地补给,哪怕是用抢的方式,以秦人的困苦情况,到时候就算放开抢也抢不到多少东西。
“宗子。”范蠡行了一礼,说道:“臣以为攻略秦国,辎重难以确实难解。”
春秋时代的军队已经习惯就地补充军粮,乃至于就地购买武器、甲胄等等,历来就不怎么重视后方的后勤补给,
一旦发动入侵,军队所需的粮食无法就地获得,困难系数就是成倍增加。
智氏在大河以西已经有桥头堡,长期以来也在收集物资囤放,发动对秦国的入侵,交战大概率会在“泾阳”这个爆发。
这样一来的话,智氏私军的补给线最短也是三百里以上,要是从晋国的其余封地运输物资,补给线就显得更长了。
所以现在是什么情况?秦国本身的落后,反倒成了智氏攻打的障碍。
更夸张的是什么?哪怕智氏可以在正面交战中一直获胜,碍于秦国半数人口处于游牧状况,搞到最后也只能将之驱离,以军事手段完成灭国大概率不可能。
智宵跟范蠡、宰予聊了很久,后面干脆玩起了青梅煮酒。
如果日后智氏灭掉秦国,今天的青梅煮酒便是一次历史名场面。
他们反复商讨的是战争该以何种方式开启,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秦国先动手,智氏以被迫反击的方式开战。
为什么要这么干?因为想要“出师有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