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智宵所知,魏氏在“沫(朝歌)”驻扎了三万,又在“温”驻扎了两万。
魏氏这五万大军的部署很有讲究,能够作为攻打郑国的预备队,何尝不可以用来防备智氏,或是用于突然间入侵卫国呢?
三万军队入侵卫国,以卫国现如今的实力而言,一定要被魏氏打得满头包。
智宵面露不悦地说道:“何来此言。”
智氏是缺那点收获的家族吗?
再则,一旦今天智宵同意魏氏攻打卫国,岂不是等于给魏氏开了口子,接下来魏氏不乐意动不好啃的郑国,会一直盯着卫国打了。
魏驹也就是说一说,成了就是大赚,不成就不成呗。
也能将魏驹的举动视作,要智氏知道是碍于卫国被智氏庇护不去动,必须认下这个人情。
互相试探这种事情,交往一久就免不了,算是隐性的一种交锋,不注意又吃了亏,打不过或不想打只能认了。
翌日。
魏氏新的攻城行动开始。
今天,魏驹特意邀请智宵与自己一同上了巢车,观看新一轮的攻城。
仅是一夜之间,冲车就被魏氏的工匠打造了出来。
“郑军并未堵死城门,今日或将破城。”魏驹看上去信心十足。
有历史记载的城池攻防战大多发生在郑国,同时郑国也是春秋阶段第一个主动将城门堵死的诸侯国,原因是楚国一次耍花招骗了郑国君臣将“新郑”给占领了。
智宵只是笑了笑,没有讲话。
正在攻城的魏氏所部,展现出来的意图有点明显,抢夺城墙段只是做做样子,大军主要集中在城门处。
这种态势之下,只要守城一方及时反应过来,调动部署在城外的部队过来袭扰,一下子就能将攻城部队的节奏给打乱了。
竟然有在城外的郑军?这完全就是在说废话。
再没有条件,守城一方都会在城外留下部队,免得真的被困死。
如果守城一方在城外没有部队,一点翻盘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
面对魏驹的信誓旦旦?
智宵都不知道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