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相关的专业,即便有人已经将计划做出来,并且工程已经进行了大半,半途接手的人非但干不成,甚至可能将整个工程给搞砸了。
这种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智宵想要建设水利工程的这一片土地就有一次。
那是郑国负责水利工程,秦国庙堂发生争斗,间谍身份暴露的郑国被囚禁,公族抢夺了工程指挥权,公族把工程给搞砸,秦王政不得不将郑国放出来继续指挥工程实施。
窦和当然知道被召唤过来没有那么简单,不等智宵过问就主动进行汇报。
总的来说,当地确实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窦氏做的计划跟两百多年后的郑国差不多,实地利用泾水、洛水和渭水。
根据窦和的汇报,他们打算先从泾水河段的工程开始,先期挖掘一条长度在一百七十里(每里300米)左右的水渠主干道,随后再挖掘其它次干道。
“人工两万,一年可成。”窦和说得信心满满。
智宵在水利工程上面所懂甚少,只是什么样的工程动用多少劳动力有基本概念,心想:“这是窦氏的先期试水吧?”
要说的是,窦氏一家子的情商也高,看出智氏迫切想让泾水周边有产出,优先选择了泾水的水利工程。
智宵将窦氏奉上的工程图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讶异地发现跟自己记忆中的郑国渠高度相仿。
这怎么说呢?哪个地方要实施什么工程,受限于地形的因素,专业的人去进行规划,拿出来的方案大概率是重合的;换作不懂行的人,拿出来的方案就是各有答案了。
智宵没有一整年的时间,很温和地问道:“若是予五万人,可在何时竣工?”
窦和没有马上回答,心算了一小会,说道:“可在八月内竣工。”
什么情况?
用两万人在一年内能够办成的事情,增加到五万人只是节省了四个月的时间。
要不怎么说窦氏在水利工程是专业的呢?同一个工程,真不是无上限增加人手就越节省工时,要看的是实际效益。
智宵问了一下原因,了解过后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