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31章 这里面有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因此,魏氏虽然无力一再攻城,仅是掠夺野外也收获颇丰,光人口就掳掠了四万多,其余物资只能用难以计算来形容。

现在的态势是,以晋军为首的联军在“新郑”周边与楚军交战,魏氏私军在抢掠大河沿线,楚军又在肆虐“新郑”西南区域。

对郑国来说,想对安全的地方只有靠近周王室的区域,以及靠近宋国的地带,两个地方也成了人口稠密的所在。

智宵来到中军大帐外面的时候,里面正在进行当天战后的讨论。

“下军将,我主请下军将入内。”虞集这位魏氏首席家臣出来迎接。

根本不用智宵亲手撩开帐帘,他只需要向前迈步就可以通行无阻地进入。

中军大帐其实很大,占地起码十五平方米。

普一进去,撩开帐帘看到的会是帷幔,能够将前帐的帷幔视作“照壁”一般的存在。

中军大帐是军营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帐篷,里面的分区其实挺复杂的,大概分为前帐的回廊,前帐内的会议厅,中间的文牍储藏区域,后帐的生活区。

所以,真的不是人一进入,一下子就能够对帐篷内的格局做到一目了然,更无法第一眼就看到用来开会的大厅。

走进帐篷的回廊,它的作用并非单纯来用遮蔽视线,其实就是一道防卫区,并且会环绕整座帐篷外围内部空间一圈,没有通禀就私自进入就要有被布幔后面突然捅出利器干掉的觉悟。

这一道回廊有多个可以打开或合闭的区域,智宵在回廊走了一段距离,人从左侧边进入到会议厅。

在智宵进来时,本来喧哗的声音停下,包括魏侈在内的所有人都将视线转到智宵身上。

因为左侧是入口,正对面自然就是主位,两侧则是下位区。

魏侈身为主将肯定坐在主位。

春秋时期还没有区分到底是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只不过权势更高的人一般是坐在右边位置。

智申就坐在下方右边的第一个座位,往下则是韩庚、赵毋恤,以及上军尉和新军尉。

目前担任上军尉的人叫解盈,他是解氏之主,解氏目前是智氏的附庸家族。

担任新军尉的人叫涉宾,他原是邯郸赵的家臣,后面脱离邯郸赵自立了。

能够参加军事会议的人,级别一般在“旅帅”之上,当然包含了“旅帅”。

军职为“旅帅”的人,他们一定拥有下大夫的爵位。

以《周礼》制度,一个“军”下辖五个“师”,一个“师”由五个“旅”构成。

那么,参与会议的人,除了魏氏和智氏的家臣,便是上军和新军的军尉、司马、侯奄、帅、旅帅,约计有二十来人。

可以将军尉视作一个军团的总参谋长。

司马在晋国军中就是军团的军法官,在有些诸侯国却是军方第一人。

那个“帅”就是一个师的最高长官,担任该军职的人一定是有中大夫的爵位。

侯奄在每一个军团都有一位,他们就是该军团的后勤装备部部长。

智宵踏入之后脚步没有停,向前走的期间,智氏所属除了智申之外的人都站起身来,全部向智宵行礼问候。

可能是从众效应的缘故,一些不属于智氏的人,他们看到那么多人站起来,下意识跟着站起来行礼,以至于现场除了魏侈、智申、韩庚、赵毋恤之外,其余人先后站起来对智宵行礼致意。

魏驹?他是人在营地内,只不过没有参与这一场军事会议。

讲道理,大多数人都站起来,哪怕原本不愿意的人也会照做。

毕竟,其余人都那么干,只有自己没有,显得太突兀了。

智宵来到主位前方两米处站定,行礼致意道:“见过上军将。”

魏侈站起来回礼,道:“见过下军将。”

智宵再对智申行礼,问候道:“父亲。”

智申没有站起来,只是坐得腰杆笔直,笑了笑算是回礼。

没有等智宵对韩庚和赵毋恤行礼,两人主动站起来,问候道:“下军将。”

智宵则是回礼:“新军将,新军佐。”

剩下的其余人摆出行礼动作,异口同声喊道:“拜见下军将!”

智宵保持姿势环视一圈,算是做回礼了。

这是弄得哪一出?只是一个出场,程序那么复杂?

然而,这就是“礼”啊!

也就是这一场会议没有其他诸侯国的人在场,要不然程序方面会更复杂,智宵需要一一问候他国与会者的国君,再与身份够高的个人一一互相致意。

诸夏的社会秩序就是用这么一套看似繁琐的礼节在维持,保证了一定程度上的留有余地,不是像兽类一般横行无忌。

互相问候完毕,从韩庚以下的人很自觉调整位置,给智宵留出在智申往下的一个位置。

智宵刚坐下,结果是魏驹过来了。

刚才的流程又在走了一遍,魏驹坐在了智宵的下首座位。

两套流程走完,耽搁了大概五分钟的时间。

之前他们是在讨论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