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事情在“鄢陵之战”发生过,只不过换成是晋军派使者去责问楚国的令尹子重。
晋国与楚国算是世敌,并非是世仇。
世敌就是长期交战。
世仇则是个人恩怨的色彩更浓。
跟楚国属于世仇关系的是吴国。
晋军与楚军交战,无论那一方占据优势,历来就是留有底线。
因此,沈诸梁跑来责问智宵这个操作,还真就是属于合情合理。
智宵用困惑的表情反问:“我军可有战祷?”
晋军每次开战之前必定会进行祷告,没有进行战祷就不算进入攻击姿态。
所以,晋军是推进了没有错,问题在于一支箭都没有射向楚军,并未展开攻击啊。
沈诸梁听得先是愣住,随后露出了尴尬的表情。
智宵笑着问道:“何至未战先怯。可要偃旗而退,亦或高挂免战牌?”
晋军与楚军交战,真的可以挂起免战牌请求暂时停战。
之前,魏侈这么做,楚军遵守交战规则没有攻击晋军。
现下,智宵同样愿意给予楚军那种待遇。
其实,晋国与楚国愿意在跟对方交战的时候遵守规则,一来是大家属于当世的超级强国,再来便是几乎没有可能将对方灭国。
两国都是超级强国,互相给予体面,很有必要的。
无法打到对方灭国,何必将事情做得太绝,是不是?
沈诸梁羞愧地行礼,不发一语地上车走了。
先前躲在旁边偷听的魏驹走出来,问道:“果如将主所料,楚军势必效仿旧事,奋起余勇与我一战?”
到现在,智宵依旧是在精神与思想上给楚军进行塑造。
对晋军有利的是打击楚军士气。
能够对智氏有利的在于逼迫白公胜变成真正的独夫。
而到了这个时候,处在最前面的晋军已经抵近到楚军营寨的一百五十米之内,等于完全没有给楚军出营列阵的空间。
回到本方营寨的沈诸梁向白公胜回禀作为使者的经过,提到了以往的旧事,说道:“晋人睚眦必报啊!”
沈诸梁说的是什么旧事?除了“鄢陵之战”又能是什么。
当时的楚军羞辱晋军,现在变成晋军羞辱楚军了。
白公胜抽出剑对着案几斩下,斩得案几缺了一个边角,再用愤怒的表情环视脸色各异的众贵族,大声说道:“旧时,遭受欺辱之晋军知耻而后勇,诸君岂能甘愿蒙羞?”
楚人一般比较浪漫。
而“浪漫”在春秋时代特指无组织无纪律,非常喜欢我行我素。
楚人又很执拗,并且很容易被激怒。
本来对白公胜意见极大的众贵族,真的有被晋军的举动给羞辱到的感受,遭到一激开始变得同仇敌忾了。
白公胜效仿荀罃曾经做过的事情,下令推倒栏栅与填上灶坑、移除营帐,大军距离晋军不超过两百米的距离进行列阵。
在楚军开始列阵的时候,晋军阵中响起了军官呼喊出来的信号。
参战的晋军单膝跪地,全员开始了战前祈祷。
在这一段时间,楚军加紧时间列阵,他们这边发出嘈杂声,晋军那边也是“嗡嗡嗡”一片祈祷声,谁都没有尝试趁对方不备进行攻击,场面看上去有序又混乱,总之显得比较诡异。
这种诡异的场面也就在晋国存在时能够看到,因为独独有晋军战前进行祈祷的动作,其余诸侯国顶多只是战前占卜,没有大型的祈祷活动。
晋军的战前祈祷一般不会超过二十个呼吸的时间,以现代时间单位算应该是三十五秒到四十秒。
因此在晋军战前祈祷完毕之后,楚军仍旧没有将阵势立好。
魏驹和智宵重新来到巢车之上。
“攻?”魏驹问道。
智宵摇了摇头,说道:“我非宋襄公。”
曾经,宋襄公遵守交战规则,不攻击正在渡河的楚军,让楚军过河并且列阵完毕,双方才展开交战。
宋襄公因为遵守规则而战败,后人认为是蠢猪式的仁义。
后人不知道的是,宋襄公的行为在春秋是一项规则,除了吴国、越国之外的诸侯国都遵守这种交战规则。
同时,如果遵守规则是蠢猪,后人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随着时代的向后延续,道德的底线一直被持续拉低呢?
智宵说自己不是宋襄公,不等于要趁楚军没有列阵完毕下令展开进攻。
当前的态势无比明朗,楚军内部问题多多,他们还是参战时长多达一年多的疲惫之师;晋国来了生力军,作为前锋的是一个全员披甲的满编“师”。
吴国将楚国打得那么惨,为什么楚人非但不服气且没有畏惧,相反楚人在遭遇连串惨败后想的就是跟吴国继续死磕?因为吴国是使用“不讲武德”的手段打赢了楚国,楚国怎么可能服气。
智宵有绝对的把握来打赢这一战,能够赢得光明正大,为什么非要留下瑕疵?
“智宵,君子也!”白公胜低声对沈诸梁说道。
沈诸梁很赞同地点头,只不过低叹了一声,说道:“此战无论胜败,你皆有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