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39章 确实是智宵的风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主要是汉帝国面对匈奴采取守势的时间长达四五十年,将军们平时研究的就是怎么防守,汉武帝手里没有用来担当反攻角色的将军。

当时,最为出名的两位将军,也就是李广和程不识,他们不是没有主动出击过,李广主动出击不是战败被俘就是迷路,程不识多次出击的战果寥寥,怎么就轮到卫青和霍去病取得那等战绩。说白了不就是思维和能力限制了可取得的战绩高度吗?

而卫青和霍去病能够对历史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止是他们作为汉帝国的统帅取得骄人战绩,其实在于给与后代留下“哦!原来深入草原与荒漠犁庭扫穴可以办到?前人能够做到,我也一定可以”的信念,激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追寻两人的步伐。

智宵命人安排酒宴,自己却是出了中军大帐。

“宋君、郑君与卫国执政何在?”智宵问道。

豫让刚要答话,看到魏驹、韩庚和赵毋恤追了上来。

“下军将。”魏驹脚步比较快,离得近了问道:“往见列国之君?”

智宵眉头一挑,应道:“正是。”

战事打完了,不代表一应杂事不需要处理。

宋军、郑军、卫军全程参与了这一场战役,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打赢了晋国这边连搭理都不搭理吧?

分润战利品给宋国、郑国或卫国?

首先要了解春秋的邦交规则,受到召唤的小弟无权分润老大的战利品,他们只配全程付出。

所以,晋军主将哪怕愿意酬谢参战的诸侯军队,不应该拿属于全军的战利品分润,做法应该是拿出本该属于自己那一份去分润,不能夺了晋国其余参战家族应该分配到的战利品。

魏驹勉强地笑了笑,低声问道:“郑君可否由驹往见?”

韩庚紧随其后,问道:“卫卿可由庚往见?”

看赵毋恤站在韩庚身侧,一定是要在见卫国执政的时候插一脚。

之前不是宋国牵头,要说和魏氏与郑国吗?他们还没有最终谈完,仍旧处在讨价还价的阶段。

智氏已经明确表态会放弃庇护卫国,名声极差的阳虎被派去“濮阳”处理相关事宜。

韩氏对入侵卫国显得很迫切,他们早就进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状态,拖一天就是多损耗一天的资源,精神绷得太久也容易神经衰弱,肯定会表现得急不可耐。

至于赵毋恤为什么紧跟韩庚身侧?赵氏与韩氏之前有所约定,不等于韩氏跟智氏结盟就要立刻抛弃赵氏,完全可以是一码事各归一码事。

另外,智氏当前没有正式与赵氏彻底撕破脸,与韩氏虽然是盟友的关系,只是不能像曾经的郤氏那般霸道到人嫌狗弃,再将自己和盟友的路给完全堵死了。

韩氏愿意履行与赵氏的承诺,纯粹是带着赵氏玩,再从攻卫的自家所得中拿出来跟赵氏分润。

所以,赵氏哪怕参与攻卫,他们与韩氏是一伙。

智氏与魏氏、韩氏一伙,由魏氏和韩氏负责攻打卫国,智氏不再庇护卫国而获利四成人口。

智宵同意了魏驹和韩庚的请求。

赵毋恤本来走了,没有一小会返转回来:“下军将请留步。”

智宵都已经进入宋军的营寨,正在往宋君栾的大帐走,听到喊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追上来的赵毋恤,问道:“新军佐有甚急事汇报?”

晋国的卿大夫平时虽然有上下级之分,非战时的界线却没有那么严格。

毕竟,卿位有高低之分,家族的实力同样有强弱之别,担任中军将的人,他的家族未必比担任下军佐的家族强大,哪来的底气凡事想压人一头?

进入到战时就不一样了,凡事就讲个上下尊卑,为的是达到军令通达。

智宵刻意用“汇报”这个词汇,本身就是提醒赵毋恤有事赶紧说事,别拿小事来耽误正事。

“楚军既败,公子胜违令攻郑,再有多次抗命不遵,裹挟之众归国必然作乱,不知下军将能否允许毋恤率军南下攻楚?”赵毋恤问得小心翼翼。

智宵反问道:“新军佐怎知我不南下攻楚?”

从头到尾,智宵就没有透露过要收兵班师的只字半语啊!

楚军在郑国战败,有鉴于白公胜多次违抗命令在前,又有白公胜裹挟了大军回国,楚国肯定是要生乱,区别就是乱到什么程度。

既然清楚楚国会生乱,下军在这一场交战中没有出现损失,怎么可能不去楚国占一波便宜呢?

“本有意解散下军。”智宵看着变幻脸色的赵毋恤笑了一下,才继续往下说道:“新军将若亦南下,新军佐自可率军一同南下。”

换而言之,作为新军将的韩庚没有南下的意愿,会让智宵下令新军回国解散。

赵毋恤行了一礼,告辞去找韩庚了。

早已经得知智宵过来的宋国一方,宋君栾不会出营帐相迎,宋国一众大臣却是早早就在帐外久候。

“晋卿!”

子罕带头行礼,其余众人紧而随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