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450章 未来以及现在的麻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0章 未来以及现在的麻烦

本来屈膝跪坐的智宵挺直腰杆回礼。

在“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互相给予体面是很应该的事情。

范蠡过来主要是为了继续出兵征讨秦国的事情。

智氏启动了两个大工程,也就是修建函谷关以及洛水到泾水的水利工程,无法大批量对秦国用兵,出动一万左右的部队持续打击秦国则是非常有必要。

现如今,智氏主持对秦国持续用兵的人是辅果,范蠡是作为副手的担当。

会由辅果主持的原因是,他的封地“辅氏”位处智氏势力范围的西侧,智申和智宵则是被其它事情耽误,只能由辅果来担负责任了。

另外,尽管范蠡是作为副手,实际统兵出征的人却是他。

辅果虽然是主将,但是只坐镇“辅氏”协调作战物资以及战利品的转运,并不对作战部队进行实际指挥。

“今次出兵七千五百,原定经略泾水之西。”范蠡说到这里停下来,看到智宵点头才继续往下说道:“细作回报,秦军已从北部撤兵,义渠并无南下追击,因此……”

秦国那边能够猜测到智氏每年的用兵时间,无外乎就是春播结束以及夏收、补种,另一个出兵时间点在秋收之后。

等于说,智氏因为农业生产的关系,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能够出兵攻打秦国。

受限的原因倒不是其它,反正多数的军人压根不会参与生产,主要是军粮的供给问题。

秦国两线作战已经持续将近三年,优先解除义渠威胁的计划在智氏频频出兵干扰下破产。

今年春季下旬,四万秦军试图一战解除来自义渠的威胁,奈何义渠人压根不与之接战。

秦国与义渠决战的愿望落空,可能是不想在北部与义渠继续耗下去,也许是资源再也不允许消耗,撤军之后还对北部各部落进行了迁徙。

如果秦国不再北上,便是秦国承认与义渠竞争失败,秦人迁徙离开的地方会变成义渠人的牧场。

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智宵其实并不想在义渠威胁秦国的时候出兵,奈何晋人跟秦人的恩怨纠葛很难说得清楚。

晋人认为秦人先背信弃义。

秦人也认定是晋人先出尔反尔。

双方因为先预选了属于自己的立场,事情不再只是简单的区分对错,要的是自己所需要的。

“我(智氏)与义渠已有接壤,秦国之困境,或是我(智氏)之未来。”智宵说道。

范蠡认同智宵的说法,迟疑了一下下,说道:“我(智氏)可需对义渠用兵?”

白翟已经被智氏所吞并,只不过智氏止步在现代的延河附近,没有涉及到延河以北的山区。

原本属于白翟的一部分地盘,开始出现义渠人,他们填补了白翟人离开后的空白,暂时没有突破延河继续南下的迹象。

智氏吞并白翟之后,等于智氏内部也有了以游牧讨生活的生人。

智宵对白翟的安排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就是能打散的全部打散,将人迁徙到智氏旧土,让他们变成固定居住一地的农夫;无法打散的那一部分,智宵将他们迁徙去了“狐氏”地区,再将“狐氏”那边的游牧群体迁徙到白翟区域。

这一项工程在其它时代很难办到,现如今智宵只是下达一个指令,非常轻易就完成了。

原因?其实就是高度集权带来的便利,没有那么多的掣肘,底下也不存在反抗心理。

既然智氏对白翟实施吞并,义渠占了本属于白翟的土地,打从事实上就是侵犯了智氏。

不提义渠人会不会继续南下,智氏绝对不能容忍胜利果实被窃取哪怕一小部分,一定将侵占土地的义渠人赶走,再进一步进行报复。

范蠡问要不要对义渠用兵,心里却很清楚事情有先后。

智氏现在最为紧要的是对付秦国,只要义渠人不主动攻打智氏,智氏大概率上会选择当睁眼瞎,等待条件允许才会有实际动作了。

“需以用兵?”智宵问的是义渠人近期会不会得寸进尺。

范蠡可不敢给什么保证,只有说道:“戎人乃是如何秉性,宗子自知也。”

义渠确实是戎人,取代曾经的犬戎成为北方一霸,由于长期被各种狄人与中原列国间隔开,中原列国中并没有多少篇幅。

智宵有意避开义渠的话题,说道:“我闻秦人已有向西迁徙之举。”

从北部迁徙离开的秦人部落便是向西而去,不是回到“冀”地,便是前往“冀”地以西的区域。

那个“冀”地才是秦人的发源地,后来耗费两三百年的时间向东发展,靠近大河区域被晋国挡住,后来被晋国打得向西龟缩,直至晋国土崩瓦解才重新靠近大河区域,随后又被魏国打得满头包,等魏惠王各种作死才算是抢夺下河西地。

在“冀”地以西当前没有正式的名称,以后会被命名为陇西。目前当地各种戎人交错复杂,最强大的一支便是历史非常悠久的犬戎。

相较起商朝以及周朝之初,犬戎的风光已经不再,沦落成为一支谁都能欺负的小种群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