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和闺蜜一起做太后,上班的只有我 > 第240章 农社存在的问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岳庭渊和赢婉儿的婚事筹备在正月初八,新娘的轿子从行宫出发,小皇帝亲自送了一程,给足了面子。正月十二,薛楚儿和赢婉儿合伙开的百味堂开张,沈宽亲临剪彩,还给她们写了块匾。

过了元宵节,程凉和沈宽再临白马书院,蔡麟早早的就到路口迎接。

“草民蔡麟,恭请圣母太后圣安,恭请贤宁太后圣安。童生六十人人,秀才十五人皆已侯在书院,就等太后们吩咐。”

“嗯,不要那么紧张。”沈宽笑眯眯的拍了拍马车,“把车里的东西搬到堂屋里去。”

“是!”

蔡麟一摆手,几个管事阔步上前,掀开帘子,发现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书稿,七八张纸一份,说是书太薄了,说是邸报用的麻纸又不太上乘。

“太后,这是何物?”蔡麟问道。

“邸报民用版。”沈宽回答。

蔡麟依然满头问号,但三人已经走进了书院。

程凉走上高台,书生们立刻停住了小话,齐齐拱手:“恭请圣母皇太后圣安。”

“免礼。”程凉双手往下一压,直接进入正题,“朝廷要雇一批读书人,待遇蔡先生应该已经给你们讲清楚了。你们或许是童生或许是秀才,向上考还要考许多年,想要入仕做个小吏也未必能找到门路。

这次你们是托了蔡先生的福,因为你们曾经是白马书院的学生,蔡先生对你们知根知底,相信你们的人品,而哀家相信蔡先生,才愿意把这个机会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的珍惜。”

书生们齐齐拱手:“谢太后隆恩。”

真心还是假意暂且不论,但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白马书院是莽帝所建的学院,先期由皇家拨款,学生只需要考试而不需要缴纳学费;后来新朝覆灭,白马书院断了皇家的拨款,开始变得跟其他书院一样,每年要收五两白银的学费,要是五年之内中不了举人,学费便增加到十两。

这样一来,没钱的孩子自然是念不了书。

后来战乱,学院废弛。

蔡家花了很少的钱拿到了白马书院的地契,花了几代人把这个书院重新做了起来,面对寒门和家境稍微殷实些的农户。

每年的学费是二两银,在学院中不算贵,对于落魄得狠些的寒门和那些不够殷实的农户来说,还是有点困难。

如今这个活儿不耽误他们继续读书科考,月钱还能有六钱,干上六七个月,两年的学费就挣出来了,谁不愿意干?

就连蔡夫子的儿子都排在队伍里面呢!

“现在贤宁太后发给你们的东西叫做民报,现在可以翻看一下,但是千万保管好,不可以弄丢。今后每个月就要靠这东西领银子,明白吗?”程凉说道。

队伍里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大家接过月季和玉娘递给的民报,皆一头雾水。

程凉没给他们读报的时间,见每人都领到了一份,又开口:“诸位现在一定疑惑这东西要如何使用。但哀家与贤宁太后要前往洛阳周边微服私访,没有时间慢慢给你们讲,现在就带上东西,随哀家一道出发。到了村里,便自然明白。”

几十个书生懵懵懂懂的出了书院,外面停放着十辆牛车。

蔡逸跟着同窗坐上车,赶忙展开了那份民报,只见当头第一页写着一行字。

【震惊!石头竟然能生子,瀑布后面居然是……】

蔡逸:“……”

程凉和沈宽当然就不是坐牛车了,岳庭渊带着几个官员在巷子口等他们,两匹枣红色骏马拉一辆沈家商号的车子。

“太后,这位便是马季,农社之事,主要便是他负责。”岳庭渊介绍道。

“嗯,说一下你们农社搞得怎么样了吧。”程凉钻进马车,说道。

“中原道共有一府二十州,九十七个县城,目前在筹建农社的主要是去年遭水灾的洛阳府到新郑一线。

这一条线上的百姓年年遭水灾,生活困顿,林当然在的时候,他们主要依附于郑家和那些与郑家亲善的乡老,对朝廷略有芥蒂。

赖太后圣德,将郑家连根拔起,方使百姓幡然醒悟,感念皇家恩德,愿……”

“停……歌功颂德的前戏就不要做了,哀家听岳府正说你们的农社遇到了些问题,你现在把问题列出来,再逐一说明出现问题的原因,再说有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有,有几个,每个解决办法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能够达到什么效果,需要哀家替你做什么。”

马季:“……”

程凉真是受够了这些官员说事儿的风格,五千字的折子,三千五都是在“之乎者也”、“天地人伦”,最后一千五倒是能说个事儿,但仅仅就只说个事,最多连带弹劾几个人,解决办法、前因后果、数据方案,什么都没有。

考虑到这是大秦,朝廷官员有其根深蒂固的风格,她到处得罪人已经让很多人不爽了,这种工作方法上的问题,可以暂且忍一忍。

但现在远离了长安,岳庭渊又是她的铁杆拥簇,她就是实在是不想听他们扯淡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