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生93:拎着麻袋去捡漏 > 第1050章 既不懂,也不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陈阳跟着大奎走进屋里,看着摆放在桌面上的物件,老爷子眼力还算不错,收藏的瓷器都以清三代为主,虽然说眼力不错,但精品不多。

比如说桌面中间这件清光绪 粉彩百蝶赏瓶,好看是好看,但后世最贵的时候,也就拍卖七八十万,从95年开始,一直到2000以后,这物件始终保持在十几万的价位,后来之所以涨价,那是因为能捡漏的物件越来越少了。

还有这件清乾隆 斗彩西番莲纹盘一对,95年秋拍之后,几乎年年哪都有,但就是流拍,没人买。

“这位老板,这就是家父所藏,您看看!”大奎在旁边一边弯腰冲陈阳笑着,一边看陈阳拿录像机录着,心里这个着急呀,你老录它干啥?赶紧看看值多少钱呀!

“有一眼!”陈阳将物件都录了一遍之后,将录像机递到了劳衫手里,顺手拿起桌面上的一只瓷碗。

陈阳将碗放到了众人面前,瓷碗划花螭龙花卉纹葵口盘,盘作六出葵口,口沿镶嵌铜扣,盘壁微呈弧形,端庄大气,通体施象牙白釉,清新雅致。盘心刻一螭龙,身形矫健,作回首腾跃状,内外壁分别刻划有肆意盛放的莲花四朵,叶片舒展,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刻划线条利落,流畅如画,为定窑划花工艺的杰出代表。

窑工先以长斜刀勾勒,继而用梳齿工具押刻蓖纹,最后于轮廓的一侧施加深峻的直刀,有如中锋、侧锋交替用笔,在牙白釉沈积处晕散出浓淡交替的笔墨韵味,而花、叶内加刻的蓖纹更是抽象的表现出了植物表面的质感,整体刻划没有丝毫犹豫,那种下刀的速度感时隔千年仍可令观者心惊,叹服不已。

“这是定窑?”吴经理吃惊的看着面前的瓷碗,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定窑可是五大名瓷之一,如果这物件放到拍卖行,冲过1200万的拍卖价格,绝对轻松呀!真是没想到,这老爷子居然有这么好的物件,吴经理现在有些后悔了,如果不叫陈阳来好了,这可是好东西。

陈阳抬头看了一眼吴经理,呵呵一笑,“定窑是定窑,但不是宋代烧的,这是元代定窑!”

说着话,陈阳将碗拿了起来,让吴经理看底部,“碗底无釉,一定是迭烧,既然是迭烧,那就不是宋代的工艺,一定是元代的!”陈阳伸手指了指碗底和碗连接的部分,“折腰,也是元代的工艺。”

“如果是宋代的定窑,那一定是好物件,可定窑到了元代......”

“已经没落了,唉,可惜了!”吴经理听完陈阳说的,叹了一口气,这要是宋代的多好呀!

陈阳一件件看下去,还别说,这物件确实大部分都是真品,但真要想找出来现在市面上值钱的,还真没有!这自己不是白来了么,这老头收藏的都是什么呀?陈阳心里想着,无意中看到了桌子边上的一对盉碗。

清雍正 蓝釉堆白鱼藻纹盉式盖碗

盉碗也叫称合碗,这是一种传统的碗式,盉碗瓷器传世的很少见,不知道这类器形是干嘛用的,创烧于明宣德年间,清代康雍乾三朝仿烧的比较多,是经典碗类器形之一。

盉碗是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钮状圆盖,下半部为折腰状碗,上下相合,故名合碗。折腰盉碗为明代宣德朝首创的器形,但完整带盖的合碗瓷器传世的已经少之又少了,多是只有下半部分了,而眼前这对合碗,居然有盖子,真是不多见。

合碗瓷器一直到后世,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一直都没有定论,盉是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那盉碗会是温酒的瓷器吗?从盉碗尺寸来看一般都是 10cm 左右的高度,不可能是用来温酒的,不过陈阳听别的专家猜测过,认为盉碗可能是宫廷盛放汤的瓷器的,尺寸和大小比较合适。

再看眼前这对合碗,该碗侈口圈足,外壁以蓝釉色为法,留白刻莲花游鱼,四只游鱼分别为不同姿态,形象生动。器盖也装饰以同样图案,中间以天鸡为钮。

一对

该碗内及盖素白,边沿分别饰以双蓝图。碗心内双蓝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碗盖内亦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较为少见,这是明显仿宣德制式,雍正朝所制成对且完整无损,确实难得。

天鸡细节

这类瓷器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另类青花!

蓝地留白工艺起自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先在素胎上勾出花纹轮廓,然后于花纹以外的地子上遍施色料,留出素色花纹,再罩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此工艺工序繁杂,青料消耗大,纹饰填绘费工费时,故产量较少,且皆为等级较高的器物,十分珍贵。

这对合碗价值多少呢,95年加德秋拍的时候,以205万拍出去一对,等到了2018年,还是这对合碗,又以700多万拍卖出去了。也就是说,从1995年一直到2018年这二十三年之间,没有第二对保存如此之好的合碗出现。

陈阳拿起其中一只合碗看了几眼,认为没有问题之后,撇了一下嘴,转头又方放下了,伸手一指桌面上的物件,“就这些东西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