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老三便叨叨了起来:“这么点地皮就要五千块,咱们村子里头都能盖个房子了。”
刘幺姑纠正他:“现在在村里盖个楼房也要一万多块钱。”
盖房子的价钱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区别是这边要买地。
村里现在已经拿卖地的收入当财政收入了,卖给外地人盖房子是一个价,卖给本村的盖房子又是另外一个价格,村里人拿着卖地的钱得来的分红,不少人也发迹起来。
刘幺姑说:“你让老大媳妇说,她是大学生她聪明。”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柳绵绵。
盖房子这事儿,还只是刘幺姑跟卫老三两个吵,都已经吵到天翻地覆。
其实这时候的人是看不到未来的发展的,更看不到未来的麻村会怎样,谁能想到这个小村庄,以后会因为滨海的发展,成为有名的城中心,又有谁能想到,密密麻麻的城中村的位置因为太好,一直拖到特区发展起来才拆迁。
柳绵绵最初选了这里,就是因为她当初拖着行李箱,在这片村子里头找房子的时候,学姐羡慕的语气。
“谁能投胎到这个村里可真是命好哦,一栋房子收租都有五六万,拆迁了直接赔房子,人家赔偿的可不是安置房,是正正经经的商品房,一套房子七八百万千把万,不少人家里握着的房产证都有一大把。”
这里的村民,在城中城发展之前,干的活也是很普通的。
但人家摇身一变,手里就握有几千万资产了,谁能不羡慕,谁能不嫉妒?
正是因为这些人普通,才让人心生愤愤,读了那么多的书,最终敌不过人家命好。
租房子给柳绵绵的房东,以前是卖鱼的,就是那种小摊贩老板,一朝发迹了,整个人身上都有种暴发户的味道,每月去交房租时,接触到房东黏黏糊糊的眼神都让她头皮发麻。
但这也没有办法,谁叫你租着人家的房子,人穷志短呢。
当时市中心租这样小小一间房才一千,隔壁小区的三房两厅已经租到一万二,其实按平米算还是城中村的房子更贵,但没有办法,花以前能住到一线城市的市中心,就算房子拥挤一些,房东猥琐一些,也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直到后来,柳绵绵拼命打工挣钱,一年以后扬眉吐气的拖着行李箱走出城中村的时候,她对自己说,这辈子再也不要回来了。
但没想到有一天会这样回来,还是以这种姿态回来。
她再也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从零做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