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基础课每个人都是上的一样的,等大二开始选课,课也会少些,杨乔的学习态度就很一般,每次到了期末才开始临时抱佛脚,用她的话说努力学习了十二年 ,到了大学自然要放松一下,对此卫宁不置可否,学校这样的人还挺多的,毕竟大学是个严进宽出的地方,分配工作也不一定是看成绩。
“卫宁,你毕业以后打算去哪里,听说咱们都不包分配了。”
“我哥都没打算找工作了,他想跟着他一个师兄干,去一家外企。”
首都到底是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最早的外企都在北京跟上海两个城市,卫子义在这方面就没有别人那样执着,包不包分配的他无所谓,从卫轩出事以后,卫子义的目光就放在那些外企上面,这会儿找工作往外企走的风气还不明显,其实外企的工资开的还挺高的。
“你大哥也在北京?”
“是啊,我们家四个兄弟姐妹都在北京,我大哥和二哥,还有一个我堂姐,我堂姐在北大呢,这次大学生辩论大赛,她好像也有参加的。”
“你家真厉害。”
“我们家是有点厉害的。”说起来卫宁还有些自信:“我爷爷奶奶就很开明,从他们那辈人开始,就愿意送孩子读书,所以别看他们是农村人,我大姑和我爸爸都是大学生,我妈妈也是大学生,我们从初中开始,我妈就请了老师给我们补习,哪一样差就专门补什么。”
这年头,读书人还是很清贵的,谁家出了个大学生,那可是整个村的骄傲,但卫家在几十年前就出了两个,现在也是几乎人均大学生的水准,当然撇开卫子源那个成绩不说,这年头只要父母愿意卷,有前瞻性,孩子还是容易卷出来,毕竟这年头基础教育是真的一般般嘛,能请到好的辅导老师,起码就在这趟长跑中,领先了别的学生几个身位。
对此,杨乔深表赞同:“我其实读书也不厉害,但我爸一门心思要培养个大学生出来,那是什么办法都想过,请老师专门辅导什么的,我也是从初中就开始了。”
所以她鄙视李小琴。
能钻营到这个程度,李小琴的家里条件应该也不错。
这年头,只要孩子不太笨,辅导老师从基础课开始就请起来,是能碾压很多没有机会的学生的,李小琴选择了她认为的捷径,而不是好好学习,在这方面看来,大家就不算是一路人了。
杨乔推开了宿舍的门。
宿舍里头传出来一阵响动,两人皆是一惊,互相对视一眼,心中隐隐道了句不妙,杨乔更是一把就把门推开,只听见宿舍你叮叮当当的响了一阵,卫宁看到了一些熟悉的东西,和熟悉的人,她的化妆包里面的东西散落了一地。
“李小琴,你翻我东西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