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阵地战,国军劣势太大,几乎有一半多的伤亡都是日军的炮火造成的。
华北会战打掉了中央军一半的精锐,各路军阀的部队也是损失惨重。
可以说,校长已经不想敢再和日军打仗了。
这个时候,国府调转兵力南下全力围剿红军的同时,也在全力搜集凤凰山纵队的情报,他们在敌后被日军围困,还能打出那样的战绩,他们到底是怎么打的?
校长也知道,民国和日本早晚还得打,那个时候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
国民政府的情报部门在疯狂的运转,这次他们的目的是收集抗联尤其是凤凰山纵队的各项情报,以及日军的迫击炮怎么装备得如此疯狂?
国军里的那些西方国家军事观察员都纷纷表示,日军的炮火密度已经超过欧洲老牌强国的军队。
国府也知道,军队是其统治的基础,就算为了今后和日本人的国战做准备,他们也要知道具体的原因。
国府里面不少高官都有日本留学的经历,他们对日军的军事编制也非常清楚,怎么突然之间日军的炮火密度就如此之大了?
不得不说,国民政府军事统筹局也就是传说中的军统还是很有些本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弄清楚了具体的情况。
原来,关东军被凤凰山纵队打得没有脾气,后来关东军为了应对凤凰山的炮火威胁,就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的炮兵编制。
而奉天兵工厂也在最大限度地生产便于山地作战的各型迫击炮。
甚至他们都采用火车轨道钢来生产迫击炮,性能居然还不错。
军统特工甚至从奉天兵工厂弄了一门轨道钢生产的迫击炮送回南京的金陵兵工厂。
于是,国军也开始用轨道钢造迫击炮的疯狂举动。
你用炮钢生产的迫击炮能够发射1000次,我这个轨道钢生产的迫击炮只能发射500次,这个区别大吗?
战场上,很少有火炮是发射炮弹打废的,那些火炮几乎都是在使用的初期就被对方的炮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