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战俘可都是免费的劳动力,你们只需要提供一日三餐,工钱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
以你们缅甸的粮食产量,养活这几十万的战俘,没有任何难度。”
时间过去了七天,米国第七舰队也到司马威港待命了。
但是,不管英国还是米国都没有什么动静。
“周司令,这个米国佬和英国佬是什么个意思,把我们就这么晾在这里?”
甘芳是有些心急了。
周浩也有些生气了。
“那你们就不要客气,把那些战俘都弄去干活。
这七八十万的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
1945年8月2日,仰光的各大战俘营,变得极为热闹。
因为看押他们的缅甸方面军士兵告诉他们,英国和米国在释放战俘的谈判的时候,表现很拖沓,战俘也就失去了优待。
想要吃饭,那就要干活。
不干活,就没有饭吃。
蒙巴顿鲍森华尔兹三个家伙都不例外。
在甘蔗林,三个老头费力地砍着甘蔗。
“蒙巴顿,十天前,我还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喝着香槟,谁能想到我有朝一日还能干小时候跟着父亲屁股后面干的活。”
鲍森一边熟练地砍着甘蔗,一边抱怨着,一边还能对蒙巴顿和华尔兹砍甘蔗笨拙的手法嘲笑两句。
“鲍森,我们也到看到了,我们这活劳动强度也不大,就是那些修路的小伙子,他们干活的强度也就和我们挖工事时的强度差不多。”
蒙巴顿无奈地笑着说道。
“估计啊,这都是缅甸方面和我们谈判时采取的策略。”
很快,蒙巴顿三人砍甘蔗的画面上了米国和英国报纸的头版头条。
烈日炎炎下,三个老头带着一大群的老头在甘蔗地汗如雨下地看着甘蔗。
大雨倾盆下,联军年轻的小伙子们都在运着修路的土石方。
英米两国政府的压力突然就大了。
尤其是英国,此时英国的总人口也才四千多万。
这四十多万的战俘就已经是英国本土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了。
也就是说平均二三十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人在吗缅甸的战俘营里。
这些战俘的家属一旦闹事起来,英国政府压不住啊!
而且,军队绝对不会去镇压这些游行示威闹事的战俘家属。
因为缅甸方面军甚至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就这事公布了出来。
英国和米国不愿意满足我们提出的释放战俘的条件。
而且释放战俘的条件,缅甸方面军更是在这次记者招待会上被公布了出来。
于是,在英国和米国就是否应该答应缅甸方面军提出的释放战俘条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双方都有大量的支持者,一时间上街示威游行的不在少数。
双方的支持者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
英国最先扛不住。
因为上百万的战俘家属走上街头,甚至冲击英国国会,首相官邸等重要建筑。
甚至不少军队都加入了示威人群之中。
英国政府你看,他们再不屈服,国家就要分裂了。
无奈之下,英国人率先同意了东北国防军提出的要求。
于是,缅甸方面军和英国人单方面签订了协议。
英国以二十亿英镑以及从我国强占的地盘和安达曼群岛为代价,赎回四十八万英军战俘。
英国人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找来了足够一次性运走四十八万人的船只,一次性就把英国战俘给运走了。
在香江,英国人仅仅通知了一下广州国民政府,就带着所有的英籍人员撤了出。
而国民政府就如此稀里糊涂地就收复了被英国人占据半个多世纪的地盘。
对于安达曼群岛,英国人也是直接放弃,至于你缅甸方面军什么时候去取,那就不关英国人的事了。
英国战俘回归英国的时候,受到英雄般的待遇。
人们并没有因为他们战败被俘而谴责他们。
在他们看来,这些小伙子能够从战场上活着回来,那就是英雄。
随着英国战俘的回归,世界舆论的压力一下子就落到米国人的头上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那些米国战俘认为他们受到了米国政府的背叛和抛弃。
米国的各大非政府组织也在纷纷游说米国政府。
英国政府都背叛,让米国政府一下子就陷入极其被动的状态。
无论如何,米国还有三十万的战俘在缅甸方面军的手里。
米国人不弄回去也不行。
政府的压力太大了。
曾经几次,杜鲁门都想命令轰炸机部队对缅甸和我们东北采取核弹攻击。
只不过都被身边的幕僚给阻止了。
因为史密斯发回来的情报显示,东北国防军居然也有核弹了。
而且东北国防军的轰炸机能够飞到米国本土的。
就更不用说米国那些海外军事基地。
如果东北国防军真的有核弹,被东北国防军使用核弹反击了。
那他杜鲁门就不是被弹劾这么简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